科学包括科学的理论、事实、方法、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的研究生,必须对科学规范、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进行全面学习,做到深刻了解。科学规范是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原则和工作方式。科学方法是指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科学精神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怀疑、批判精神和思想的自由。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活动反映了他(她)所持有的品性:客观翔实的科学知识,理性求实的科学方法,睿智存疑的科学思想,以及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既是科学家科学活动时灵魂深处高度抽象和凝练的治学理念,也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应具有的精神导引和最深层次的科学文化素养。它是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本质。作为科学精神载体的科学规范既是技术的,又是道德的。从技术上说,它要求怀疑态度、逻辑论证、实证标准和成果公享;从道德上说,它体现为独立、说理、诚实和无私。科学精神可被归纳为“求真、务实、探索、创新”8个字。求真是敢于攀登,追求真理——科学精神的核心。务实是崇尚事实,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探索是大胆怀疑,不避艰险——科学精神的前提。创新是传承拓新,寻优勇进——科学精神的目的。
科学方法,通常是指在建立科学的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这个程序往往如下:首先确认了一个问题,收集了尽可能多的与此相关的信息;其次建议了一个解答(即假说),演绎了由此解答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再次用实验对这些演绎的推论进行了检验。结果是这一假说被接受了、被修正了或被放弃了。这是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但完成这一程序的方法和途径各异。现代科学并不存在发现和发明万无一失、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尽管如此,一些著名科学家仍十分重视科学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例如生理学家贝尔纳特别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他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因此,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自觉地学习前辈们创造的科学哲学、系统科学方法论等理论,以及一些具体的科学方法,并把它借鉴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实际中来。而且,科学方法能协助你的思考,指导你的研究,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我们每一个人在大学与研究生期间都学了不少知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具体的内容因为不用而大都被遗忘了,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和科学方法转化了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一直伴随着自己。所以,我衷心希望研究生们能重视科学方法的锻炼。
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是遵行学术规范。科学在当代已作为一项社会职业。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和规范一样,进行科学研究也有社会规定的、大家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和工作方式,即职业道德规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须学习并了解这些规范,因为这套学术(社会)规范形成科学独有的社会精神气质,支配着参加科学的人的行为,形成他的科学良心。简单来说这些规范是:普遍性(指科学不取决于假说提出者的出身、种族、性别、宗教、阶级、国籍及个人品性)、公有性(指科学的发现是科学社会协作的产物)、公正性(指科学不容欺骗行为和谋私利行为)和有条理的怀疑论(指科学不承认教条,且科学是批判的、革命的)等。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科学规范的教育应从一个人刚刚走进大学或学术领域就开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正性,就像竞技体育中的fairplay一样。研究生要牢牢记住: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是科学研究的大敌。
下面列出诚实做学问的三规则——李普森三原则:①当你声称自己做了某项工作时,你确实是做了。②当你仰赖了别人的工作时,你要引注它。你用他们的话时,一定要公开而精确地加以引注,且引用的时候,也必须公开而精确。③当你介绍研究资料时,你应该公正而真实地介绍它们。无论是对于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和文献,还是别的学者的著作,都应该如此。
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还有一系列技术规范必须学习并遵循。其中之一是科技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写作与发表。它是科学研究最后出成果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发表、出版,都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和原则。为了便于科技学术论文的编辑、印刷、检索、交流与使用,科技学术论文的编写具有统一的格式。我国在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故撰写和出版论文时,应参照并执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遵行学界既定的规范。希望研究生们不要轻视这个问题,否则,一个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会被认为是没有受过学术训练的人。这是很丢面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