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能飞
“爸爸,我为什么不能飞?”我和儿子正坐在三层楼的阳台上,俯瞰屋后的花园。“我会像小鸟一样,跳起来然后飞啊飞,这样就可以到在花园里的妈妈那里去了。”
“小鸟”是儿子学会的第一个词汇。当看到托儿所窗外不停飞舞的麻雀时,他大声地喊出“小鸟”。可现在,我却要面对一个为人父母常常面对的难题: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长大成人,自由翱翔;可是我们又担心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会危及他们的安全。
于是,我严厉训斥他,人不能飞,所以千万不要去试。他哭了。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趁机和他谈起了引力。引力牢牢地把我们束缚在大地之上,它是我们会从空中掉下来的原因,也是万物下落的原因。
不出我所料,儿子脱口而出的下一词是“为什么”。就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命名一个现象并不等于完成了对那个现象的解释。
那么就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东西是“如何”下落的。为了检验物体是不是在以相同的方式下落,我们开始向花园扔各式各样的玩具。很快,我发现自己在思考一个三岁孩子怎样都无法想到的问题。当我们扔出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逐渐离我们远去并逐渐下落。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条曲线?
三岁孩子想不到这个问题并不令人奇怪。但是,自人类文明诞生后的数千年内,似乎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许多其他古代大哲学家,似乎都止步于观察他们周遭的物体会下落,而没有深究物体下落时到底会走过怎样的轨迹。
17世纪早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开始研究物体的下落轨迹,其研究结果呈现于其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Dialogue Concerning Two New Sciences)中。成书之时,伽利略已经年过七旬,却仍被宗教裁判所软禁。在那本书中,伽利略写道:“物体总是沿着抛物线下落。”
伽利略并未止步于发现物体下落的轨迹,他还解释了其背后的原因。物体沿抛物线下落的原因与伽利略的另一个原创性发现有着紧密联系,即所有物体均以同样的加速度下落,不管是被扔出去的,还是自由落体。
一切物体均沿抛物线的轨迹下落,伽利略观察到的这一事实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下落是一种常见现象,物体下落时所遵循的轨迹是普遍的。这些事实无关于物体如何被制造、被组装、有何种功能,也无关于我们扔多少次、从什么高度开始扔、扔的时候水平速度是多少。我们可以不断重复扔东西的实验。每一次,物体都会划出一条抛物线。这是一类极其简单的曲线,是到一个固定点及一条固定直线等距的点集(见图1-1)。所以可以这样说,下落,这一最为普适的自然现象也恰恰是最为简单的。
图1-1 抛物线的定义
到一个固定点及一条固定直线等距的点集。
在伽利略时代之前,数学家们早已非常熟悉“抛物线”这一数学概念,它属于我们所谓的“数学对象”。伽利略对抛物线的发现是人类早期习得的自然规律的一例。自然规律描述了亚宇宙系统中行为的规律性,在抛物线的例子中,这个系统指的是在行星表面正在下落的物体。自宇宙诞生以来,这一现象已经在许多地方发生过很多次。这也就是说,存在许多适用这一规律的情况。
当孩子们再长大一点,他们或许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下落的物体会划出这样简单的曲线?为什么诸如抛物线之类的数学家思维的产物,会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为什么像物体下落这样普遍的自然规律,要对应于一条如此简单又如此美丽的几何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