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今日世界,技术突破了低维空间生活的固有限制。拿手机来说,我能拿起手机,马上同别人交谈。这是因为70亿世界人口中的50亿人拥有手机。科技已经有效地溶解了空间。站在手机的观点上看,我们生活在一个25亿维的空间,我们的邻居几乎包括了全部人类。
当然,互联网也起了同样的作用。分隔人类的空间被互联的网络溶解。本质上看,每个人都在相互靠近。实际上,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高维空间中。越来越多的人几乎整天就生活在这个高维世界。要完全实现这一点,我们只需再加些虚拟现实技术——比如,打手机时,呼叫人的全息影像就会马上出现。不论呼叫人身处何处,你的全息影像也会出现在他们眼前。
在一个充满无穷可能连接的高维世界,你将要面对比三维真实世界多得多的选择。我们面临的很多网络世界挑战,正是源于这片急速扩张的可能性之海。许多流行的社交工具,正是为了探索并管理这些可能性。
想象一个在高维世界中长大的孩子,这个世界中没有日常的空间。他会认为自己的世界是个巨型网络。网络连接处的流体系统或动力系统,使得人与人之间只有一步之遥。现在,假设有人拉了系统的电闸。因为供电不足,网络中的居民们从高维世界跌入了电力要求不高的低维世界。他们发现,自己实际生活于一个三维空间,大部分人被空间隔开。一个人周遭邻居的数目从50亿降到了区区几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几乎都瞬间变得很远。
以上假想其实是个隐喻,代表了一些物理学家当下的空间观。我们(对,我也是其中一员)相信空间是一种假象。类似手机网络或互联网的动态网络,才是构成世界的真正相互关系。我们之所以会感知空间这个假象,是因为网络中的大部分连接被关闭了,事物间的距离也随即变得很远。
以上图景由一类量子引力理论产生。在这类理论中,时间是基本的,但空间不是。这些理论假定存在一种基本的量子结构——它的定义独立于空间。这类理论的题中之义在于空间是演生的,如同热力学演生于原子物理之中。这类理论是背景独立的,它们不需要假设固定背景几何的存在。相反,理论中的第一性概念是图或者网络,这些概念的定义不需要用到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