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湖北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编号:1-4-001
资源名称:台湾杉
拉丁学名:Taiwania Cryptomeriodes Hay
主要特征:常绿巨大乔木,高达75m,胸径3.6m。叶四棱状钻形。雌雄同株,球果长椭圆形,直立,成熟时褐色。种子两侧具膜质翅。孑遗种。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台湾、云南、湖北、四川、贵州,生地海拔500-2300m处的山谷林中。
编号:1-4-002
资源名称:篦子三尖杉
拉丁学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科 别:三尖杉科
主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m。叶交互对生但排成二列,下表面有条较绿色边带宽2~3倍的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单个或2~3个簇生枝顶。耐荫,喜温凉湿润,多生于山谷、溪旁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壤,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地带。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内瘤有疗效。该植物星散分布于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地带,因森林砍伐,雌雄异株,结实少,更新困难,资源急剧减少。
主要分布:江西南丰、铜鼓,湖北长阳,湖南东安,广东仁化,广西龙胜、荔浦,贵州梵净山、黎平,四川南川、峨眉山,云南云龙、禄劝、文山。
编号:1-4-003
资源名称:红豆杉
拉丁学名:Taxus Chinensis(Piger) Rehd
科 别:红豆杉科
主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5~15m。树皮红褐色,长条裂。种子扁卵圆形或倒卵圆形,杯状假种皮红色。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生于海拔1000~1200m处的山地。
编号:1-4-004
资源名称:金钱松
拉丁学名:Pseudolarix Kaempferi (Lindi.) Gord.[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 Rehd.]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m。短枝上叶片20~30枚簇生而呈伞钱状,因此得名。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适宜温凉湿润气候,因大冰期的来临,仅幸存我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分布零星,个体稀少,结实有明显的间歇期。
主要分布:江苏宜兴,安徽霍山,浙江西天目山、天台山,福建浦城、永安,江西庐山,湖南安化,四川万县,湖北利川、英山,河南固始。
编号:1-4-005
资源名称:秦岭冷杉
拉丁学名:Adies Chensiensis Van Tigh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40m,一年生枝淡黄色,无毛或在凹槽内有疏毛。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直立。耐寒耐旱性较差,多存于山沟、溪旁或阴坡,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凉湿润,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及暗棕壤土。繁殖方式为营建采种园或扦插繁殖。现该植物星散分布于秦岭。种子易遭鼠类啮食,天然更新差,加上过度采伐,植株数量逐渐减少。
主要分布:河南内乡,湖北房县、神农架、巴东,陕西岚皋、石泉,甘肃天水、武都、舟曲、迭部。
编号:1-4-006
资源名称:水杉
拉丁学名:Metasep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科 别:杉科
主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35~42m,胸径1.6~2.4m。喜光性树种,多生于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和山谷或山麓附近。适宜在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有雪而不严寒的气候,及山地黄壤、紫色土或冲积土的土壤环境中生存,是中国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活化石”。目前水杉巨树幸存于湖北、四川交界的谋道溪,已发现残存的水杉林及200~300年以上的大树。
主要分布:湖北利川,四川石柱,湖南龙山。
编号:1-4-007
资源名称:穗花杉
拉丁学名: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ger
科 别:红豆杉科
主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10m。树皮呈片状脱落。叶线状披针形,下面有2条与绿色边带近等宽的粉白色气孔带。生于林下,阴性树种,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凉潮湿,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繁殖方式为种子或扦插繁殖,栽培要求采种后层积贮藏数月,苗期要蔽阴,保持土壤湿润,栽培地应避免直射光照。现分布虽广,但植株稀少,种子有休眠期,易遭鼠害,加之因森林采伐过度,生境恶化,濒临灭绝。
主要分布:浙江龙泉,福建建阳、永安、上杭,江西铜鼓,湖南浏阳,湖北兴山,广东乐昌,广西资源,贵州黎平、赤水,四川巫溪、石柱、峨眉山,西藏,甘肃文县。
编号:1-4-008
资源名称:藏报春
拉丁学名:Primula sinensis Sabine ex Lindl
科 别:报春花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6~20cm。叶椭圆形或卵状心形,叶柄较长。伞形花序1~2轮,花冠粉红色,直径1~2cm。
主要分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甘肃。
编号:1-4-009
资源名称:叉叶蓝
拉丁学名:Deianthe Caerulea Stapf
科 别:虎耳草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5~65cm。茎不分枝。顶部有2对近于轮生的叶,叶阔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湖北,生于海拔500~1600m处的阴湿林下。
编号:1-4-010
资源名称:川明参
拉丁学名:Chuanminshen viloaceum Sheh et Shan
科 别:伞形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分生果背腹扁压。种子胚乳腹面平直。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四川多栽培,为中国著名中药材明党参的植物资源之一。
主要分布:四川、湖北,生于海拔100m以下的水沟边。
编号:1-4-011
资源名称:短穗竹
拉丁学名: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Ren-dle)Keng
科 别:禾本科
主要特征:散生竹,高3~4(6)m。幼秆具短柔毛,后脱落变无毛,秆上部每节3分枝。笋壳绿色,具白色与紫色纵条。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生于低海拔处。
编号:1-4-012
资源名称:对节白蜡
拉丁学名:Fraxinus hupehensis Ch’u,Shang et Su
科 别:本犀科
主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9m,胸径1.5m。羽状复叶,小叶7~9(11),革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杂性,密集簇生于甚短的聚伞花序中。翅果匙形。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仅分布于湖北,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
编号:1-4-013
资源名称:峨眉无柱兰
拉丁学名:Amitostigma faberi (Rolfe)Schltr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陆生兰,高6~12cm。叶线状披针形。花1~2,顶生,粉红色,唇瓣伸展,3裂,中裂片2浅裂,距显著。
主要分布: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广西、贵州。
编号:1-4-014
资源名称:管萼山豆根
拉丁学名:Euchresta tubulosa Dunn
科 别:豆科
主要特征:小灌木,高约50cm。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6~11cm。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蝶形,花萼管状。果椭圆形。
主要分布:四川、湖北、湖南,生于海拔300~1200m处的山地、密林中。
编号:1-4-015
资源名称:湖北百合
拉丁学名:Lilium henryi Baker
科 别:百合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木,高0.6~2m。鳞茎近球形,直径约5cm。二型叶,中下部叶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卵圆形。花瓣橙色具稀疏黑斑,蜜腺两边上流苏状突起,花药深橘红色。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分布于湖北、贵州、江西,生于海拔700~1000m处。
编号:1-4-016
资源名称:黄心夜合
拉丁学名:Michelia martini (Levl.) Levl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叶革质,倒披针形或狭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短尾尖。花芳香,花被片6~8,淡黄色,花丝紫色。聚合果扭曲。
主要分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0~2000m处的林中。
编号:1-4-017
资源名称:箭竹
拉丁学名: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
科 别:禾本科
主要特征:散生竹,高1~4m。壁厚,节隆起,每节具多枝。箨鞘厚纸质,绿或紫红色,背面常密被暗棕色直立刺毛。中国特有种。为大熊猫食物。
主要分布:仅分布于湖北、四川,生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
编号:1-4-018
资源名称:金兰
拉丁学名:Cephalanthera falcate (Thunb.)Bl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高20~45cm。根状茎短而粗。叶4~7片,互生,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抱茎。总状花序,花5~10,黄色,唇瓣不裂或浅3裂,前部近扁圆形,具5~7条纵褶,基部具囊。
主要分布: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生于山坡林下。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
编号:1-4-019
资源名称:金钱槭
拉丁学名:Dipteronia Sinensis Oliv
科 别:槭树科
主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10~15m。羽状复叶,小叶7~13。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白色。翅果圆形或卵形,有圆形的膜质翅,嫩时紫红色有长硬毛,成熟后黄色无毛。中国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零星生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生于海拔1000~2000m处的阴湿林中。
编号:1-4-020
资源名称:苣叶报春
拉丁学名:Primula sonchifolia Franch
科 别:报春花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叶纸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突尖,基部下延,叶柄短。花葶高5~15cm,伞形花序有多数花,花冠紫色,漏斗状。
主要分布:西藏、四川、云南、湖北、甘肃,多生于海拔300~4600m处的高山草原岩石上。
编号:1-4-021
资源名称:流苏虾脊兰
拉丁学名: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高50cm。茎短。叶近基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紫红色,唇瓣近扇形,边缘具流苏,距长2~3.5cm。
主要分布:湖北、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林下。
编号:1-4-022
资源名称:绿花的杓兰
拉丁学名:Cypripedium henryi Rolfe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陆生兰,高30~60cm。总状花序直立,花2~3,每花有一叶状苞片,花绿黄色,唇瓣有囊。
主要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甘肃,生于海拔800~2300m处的林下或林缘。
编号:1-4-023
资源名称:毛瓣杓兰
拉丁学名:Cypripedium fargesii Franch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陆生兰,高5~10cm。茎短。叶2,近对生,阔卵形,上面具暗紫色斑块。花单生,萼片黄绿色,具紫红色斑点,花瓣紫红色,唇瓣有囊。
主要分布:湖北、四川、甘肃。
编号:1-4-024
资源名称:毛木犀
拉丁学名:Osmanthus venosus Pampan
科 别:木犀科
主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10)m。枝灰色,小枝被柔毛。叶革质,狭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无毛,两面具腺点。花序簇生于叶腋,花4~10,苞片外面密被柔毛,白色,芳香。
主要分布:仅分布于湖北,生于海拔300~1100m的山地林中。
编号:1-4-025
资源名称:美容杜鹃
拉丁学名:Rho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
科 别:杜鹃花科
主要特征:常绿小乔木或呈灌木状,高10m左右。叶厚革质,大型。顶生总状伞形花序,花15~30,花冠宽钟状,基部膨胀,白色或带蔷薇色,里面下方有深红色点。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湖北、云南,生于海拔1700~3000m处的林中。
编号:1-4-026
资源名称:明党参
拉丁学名: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
科 别:伞形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5~1m。无毛。根二型,一种为纺锤形或椭圆形,粗而和短,另一种为圆柱形,细而长。叶二型,基生叶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全裂,茎生叶鳞片状或鞘状。复伞形花序,花白色。双悬果卵状长圆形。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灌木林下、石缝或半阴性山坡。
编号:1-4-027
资源名称:楠木
拉丁学名: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
科 别:樟科
主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30m以上,胸径1m。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下面被短柔毛,侧脉明显。圆锥花序腋生,被短柔毛。核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黑色。中性偏阴树种,生于阴湿的山谷、山洼及河旁,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土壤类型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搓去外果皮,阴干后可播或湿沙贮藏,幼苗期需遮荫。因历代砍伐利用,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现存林分多系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少量大树也在衰亡。
主要分布:四川巴县、南川,贵州沿河、松桃,湖北恩施、利川,湖南龙山。
编号:1-4-028
资源名称:青钱柳
拉丁学名: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lljinsk
科 别:胡桃科
主要特征:落叶乔木,高10~30m。复叶,革质,具盾状腺体。雌雄同株。柔荑花序下垂,雄花序2~4个束生,雌花序单独顶生。坚果具盘状圆翅。中国特有种。
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区,生于海拔420~2500m处。
编号:1-4-029
资源名称:三棱虾脊兰
拉丁学名:Calanthe tricarinata Lindl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叶片通常3个,近基生,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淡绿色,唇瓣棕紫色,3裂,中裂片近肾形,上表面3~5鸡冠状褶片,边缘波状,无距。主要分布:湖北、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生于山坡林下。
编号:1-4-030
资源名称:山白树
拉丁学名:Sinowilsonia henryi Hemsl
科 别:金缕梅科
主要特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0m。雌雄同株。花无花瓣。果序长10~20cm,蒴果被灰黄色长丝毛,具宿存萼茼。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生于海拔1100~1600m处的山坡林中。
编号:1-4-031
资源名称:舌唇兰
拉丁学名:Platanthera japonica (Thunb.)Lindl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高50~60cm。具粗壮的纤维根。茎直立。叶3~6,互生,下部叶椭圆形,基部抱茎。总状花序,花10~20,花大,初为白色,后为淡黄色,唇瓣条形,不分裂,距丝状,长达6cm。
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各地,生于海拔800~3500m处的林下。
编号:1-4-032
资源名称:疏花水柏枝
拉丁学名:Myricaria laxifflora (Franch.) P.Y.Zhang et Y.J.Zhang
科 别:柽柳科
主要特征:落叶灌木,高1.5m。叶小,无柄。花粉红色。
主要分布:仅分布于湖北巴东、秭归和四川巫山,生于低山河岸边及路旁。
编号:1-4-033
资源名称:双盾木
拉丁学名:Dipelta Floribunda Maxim
科 别:忍冬科
主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m。叶对生,无托叶。花白色或粉红色,花萼管具长柔毛,小苞片2,近圆形如双盾,故称双盾木。双盾木属共3种,均为中国特有。
主要分布: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生于海拔650~2200m处的杂木林下或灌丛中。
编号:1-4-034
资源名称:水青树
拉丁学名: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m,胸径1(1.5)m。叶纸质,心形至卵形,边缘密生具腺锯齿,基出脉5~7。穗状花序下垂,花绿色至黄绿色。中国特有孑遗种。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陕西、甘肃、湖北、湖南、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河南,生于海拔1100~3500m处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或林缘。
编号:1-4-035
资源名称:太白贝母
拉丁学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科 别:百合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花黄绿色,无方格斑,花被片先端边缘有紫色斑带,叶关苞片不卷曲。
主要分布:湖北、陕西、甘肃、四川,生于海拔2400~3150m处的山坡和水边。
编号:1-4-036
资源名称:星果草
拉丁学名:Asteropyrum Peltatum (Franch.) Drumm.et Hutch
科 别:毛茛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4~8cm。叶征圆形或近五角形,不分裂或五浅裂,叶柄密被倒伏柔毛。
主要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生于海拔2000~4000m处的高山林下。
编号:1-4-037
资源名称:延龄草
拉丁学名: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科 别:百合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短。叶纸质,3枚轮生于茎顶端,近菱形,卵状菱形或圆菱形,近无柄。花单生于叶轮中央,花被片6,二轮,外轮绿色,内轮白色,稀淡紫色。浆果球形,紫黑色。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主要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生于海拔1000~3200m阴湿处。
编号:1-4-038
资源名称:异花珍珠菜
拉丁学名:Lysimachia crispidens (Hance) Hemsl
科 别:报春花科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15cm。总状花序花数较多,小花梗较长,花淡紫色。
主要分布:湖北、四川,生于海拔150~650m
处的荒坡草丛中。
编号:1-4-039
资源名称:银兰
拉丁学名:Cephalanthera erecta(Thunb.)B1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叶3~4,互生于茎上部,椭圆形或卵形,急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花5~10,白色,唇瓣前部近心形,上表面具3条纵褶片,基部具囊。
主要分布:四川、陕西、湖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生于海拔1100~1500m处的林下。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
编号:1-4-040
资源名称:银鹊树
拉丁学名:Tapiscia Sinensis Oliv
科 别:省沽油科
主要特征:落叶乔木,高8~15(28)m。胸径达1m。奇数羽状复叶长达30cm,小叶5~9。雄花与两性花异株。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长25cm,两性花序长10cm,花小,黄色,花萼,花瓣缘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紫黑色。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
主要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生于海拔400~1800m处的山坡和溪边。
编号:1-4-041
资源名称:中华猕猴桃
拉丁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科 别:猕猴桃科
主要特征:大型落叶木质攀缘藤本,高7~8m。叶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下面密生灰棕色星状绒毛。果大,常为卵形或长圆形,幼时密生棕色长毛,成熟时脱落或不脱落。
主要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850m。
编号:1-4-042
资源名称:朱兰
拉丁学名:Pogonia japonica Rchb.f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陆生兰,高12~25cm。根状茎短小。茎直立,纤细,在中部以上具1叶。叶长圆状披针形。花1,淡紫色,唇瓣中部以3裂,中裂片舌状,边缘有流苏状锯齿,2条纵褶片具鸡冠状突起。
主要分布:东北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生于海拔450~2100m处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编号:1-4-043
资源名称:紫茎
拉丁学名:Stewartia simensis Rehd.et Wils
科 别:山茶科
主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15m。叶椭圆形。花白色,单生叶腋,直径约5cm。紫茎属共8种,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本种为中国特有孑遗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主要分布: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生于海拔600~1900m处的冷凉湿润的常绿阔叶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编号:1-4-044
资源名称:串果藤
拉丁学名:Sinofranchetia chinensis (Franch.)
科 别:木通科
主要特征:落叶木质大藤本。三出复叶。雌雄同株或异株。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瓣白色,有紫色条纹。桨果长圆形、蓝色,串状悬垂。中国特有孑遗单种属植物。
主要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甘肃、陕西。
编号:1-4-045
资源名称:秃杉
拉丁学名: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
科 别:杉科
主要特征:属中性偏阳树种,适宜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主要生存于山地沟谷林中。冰期后仅存于我国,因材质优良,遭受大量砍伐,天然更新不良,处于濒危状态。
主要分布:贵州雷山、剑河、溶江、丹寨,湖北利川,云南贡山、福贡、碧江、腾冲、龙陵、云龙、兰坪。
编号:1-4-046
资源名称:狭叶瓶儿小草
拉丁学名: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
科 别:瓶儿小草科
主要特征:喜湿耐瘠薄,适合性强,石砾地或岩石缝也能生长,喜生于气温低,湿度大的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分布虽广,但植株小而稀少,加之采挖作药用,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某些产地已濒临灭绝。
主要分布:黑龙江帽儿山,吉林长白山,辽宁桓仁,内蒙古库伦旗,河北,河南商城,陕西岚皋,江西庐山,湖北京山,贵州平伐,云南中甸。
编号:1-4-047
资源名称:大果青扦
拉丁学名:Picea neoveitchii Mast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稍喜光,生于针阔混交林中,适宜冬春干冷,夏凉,秋季多雨,湿度大气候,分布于秦岭南坡,因长期人为破坏,除陕西凤县辛家山有小片纯林外,其余均呈星散分布,林木稀少,是建筑、家具等良材。
主要分布:河南内乡,湖北兴山、巴东、神农架,陕西户县、宁陕,甘肃天水、徽县。
编号:1-4-048
资源名称:大别山五针松
拉丁学名:Pinus dabeshanensis Cheng et Law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盘结或深入岩面缝隙中,阳性树种,抗风害,耐严寒,适宜雨量丰富、夏季多云雾、冬季较寒冷气候,生存于山脊、悬岩陡坡及沟谷两侧的坡地林中,目前仅存大别山,种子常受松鼠危害,幼苗多处于林下或灌木丛下,生长缓慢。
主要分布:河南商城,湖北罗田,安徽岳西、金寨。
编号:1-4-049
资源名称:伯乐树
拉丁学名: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科 别:伯乐树科
主要特征:多生于溪旁,中性偏阳树种,抗风力强,稍耐寒,不耐高温。适宜温凉、潮湿、多云雾气候,多存于沟谷坡地。零星分布,为偶见成分,因长期人为破坏和结果稀少,更新困难,濒临灭绝。
主要分布:台湾台北,浙江缙云,福建崇安,江西武宁,湖南衡山、汝城武岗龙山,湖北利川、通山,贵州松桃、黎平、从江,四川雷坡、南川,云南富宁,广西苍梧、兴安,广东乳源。
编号:1-4-050
资源名称:七子花
拉丁学名: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
科 别:忍冬科
主要特征:常生于溪边疏林灌丛中或毛竹林边缘,属常绿阔叶林林缘或疏林,适宜雾多而凉爽、雨日较多、湿度大气候,仅零星或小片分布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因多年乱砍滥伐,植株已不断减少。
主要分布:浙江奉化、嵊县、临安,安徽泾县、宣城,湖北兴山。
编号:1-4-051
资源名称:连香树
拉丁学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
科 别: 连香树科
主要特征:耐阴性强,抗风,耐湿,适宜冬寒夏凉、雨量多、湿度大地区,存于向阳山谷或溪旁。土壤类型为棕壤和红黄壤。因结实率低,幼苗易受暴雨、病虫害等危害,林下幼树极少,加之常遭砍伐, 成片植株甚为少见。栽培要求9~10月份采种,幼苗出土时注意防雨、保温、保湿。
主要分布:山西翼城,河南济源,陕西华阴,甘肃迭部,四川巫溪、平武、宝兴、天全,贵州江口,湖北竹溪,湖南桑植、新宁,江西婺源、宜春,浙江临安、遂昌,安徽霍山、歙县。
编号:1-4-052
资源名称:杜仲
拉丁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科 别:杜仲科
主要特征:中生性树种,喜温凉湿润的生境,含硬橡胶,树皮是中药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插条繁殖。目前因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剥皮,加之自然繁殖力弱,资源日趋枯竭。
主要分布: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编号:1-4-053
资源名称:鹅掌楸
拉丁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生于山地阔叶林中,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凉湿润,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是建筑、装饰、细木工的优良用材,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人工辅助授粉,将种在湿沙中层积过冬。现星散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数量不多,大树常遭砍伐,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幼树亦较少见。
主要分布:浙江临安,安徽歙县,福建崇安,江西庐山,湖北房县,湖南浏阳,广西融水,云南富宁,贵州绥阳,四川万源,陕西镇巴。
编号:1-4-054
资源名称:巴东木莲
拉丁学名: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耐荫,属常绿阔叶林。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繁殖方式为种子、分株、压条繁殖。栽培要求洗净种子,混沙贮藏越冬或即播。现因森林破坏严重,每个分布点仅有数株,林下幼苗幼树极少,濒危灭绝。主要分布:湖南桑植天平山、大庸张家界,湖北巴东县思阳桥、利川县毛坝,四川南川金佛山。
编号:1-4-055
资源名称:峨眉含笑
拉丁学名:Miche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与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混生,多生于阴坡、半阴坡或向阳山坡阴湿沟槽处,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多雨、日照少、常年多云雾,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繁殖方式为种子、扦插、嫁接及空中压条法繁殖,栽培要求粗沙搓去假种皮即播或湿沙贮藏越冬。现分布范围狭窄,且零星散生,因滥砍,植株越来越少,更新困难,濒临灭绝。
主要分布:四川灌县、什邡、荥经、雅安、峨眉、洪雅、峨边、沐川、古蔺、南川,湖北。
编号:1-4-056
资源名称:光叶珙桐
拉丁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var. vilmoriniana(Dode) Wanger
科 别:蓝果树科
主要特征:冬冷夏凉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适宜的气候类型为冬冷夏凉、常年多雾、多雨、空气湿度大,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目前残存的植株不多。
主要分布: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
编号:1-4-057
资源名称:独花兰
拉丁学名:Changnienia amoena Chien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生于潮湿沟边、山谷岩壁下,适宜的气候类型为云雾多、湿度大、气温低。土壤类型为黄壤,是优良的野生花卉,假鳞茎是治疗疮毒与蛇伤的良药。繁殖方式为试用培养基种子繁殖或组织培养法繁殖。因连年乱砍林木和采挖入药,生境渐趋恶化,植株日益减少,浙江和江苏产地已趋于灭绝状态。
主要分布:江苏句容,安徽歙县,浙江临安、奉化,江西庐山,湖南石门,湖北利川,四川巫山,陕西平利。
编号:1-4-058
资源名称:小勾儿茶
拉丁学名:Berchemiella wilsonii Nakai
科 别:鼠李科
主要特征:喜温暖湿润,常存于沟谷中下部,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分布极窄,近年在大别山发现有天然植株,但未见幼树幼苗,天然更新不良,濒临灭绝。
主要分布:安徽歙县、霍山,湖北兴山,浙江临安。
编号:1-4-059
资源名称:香果树
拉丁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科 别:茜草科
主要特征:偏阳性树种,多生于深山沟谷或山坡谷地,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和凉爽,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树姿优美,为优良的观赏植物。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栽培要求注意搭盖荫棚,保持床地湿润。现分布零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加之种子萌发力较低,分布范围逐渐缩减,植株日益减少,大树更是罕见。
主要分布:江苏宜兴,安徽宣城、岳西,浙江天目山,福建浦城、南平,江西庐山,湖南衡山、宜章、武冈、石门,湖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南。
编号:1-4-060
资源名称:伞花木
拉丁学名:Eurycorymbus cavaleriei (Levl.) Rehd. et Hand.-Mazz
科 别:无患子科
主要特征:偏阳性树种,生于低山沟谷、溪旁。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现星散分布,因遭砍伐,资源日见稀少,现存植株多为砍伐后的萌蘖株,且常见病腐。
主要分布:台湾台北、高雄、花莲,福建福州、南平、泰宁、龙岩,江西安远、宜春,湖南桑植、通道、宜章,湖北神农架,贵州,云南,广西,广东。
编号:1-4-061
资源名称:长瓣短柱茶
拉丁学名:Camellia grijsii Hance
科 别:山茶科
主要特征:耐荫蔽,耐瘠薄,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寒冷,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种子是很好的油料,可供食用和工业用油。花大洁白,可作观赏植物。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栽培要求幼苗出土应蔽阴;4~6月扦插,气温25~28,插后搭荫棚,保持土壤湿润。现呈星散分布,数量极少,天然繁殖力较弱,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分布区正日益缩小。主要分布:福建建宁、宁化等,江西黎川,湖南攸县、永顺,湖北咸丰、宜昌等,广西龙胜。
编号:1-4-062
资源名称:麦吊云杉
拉丁学名:Picea brachytyla (Franch.) Pritz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阳性树种,稍耐荫蔽,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凉湿润、雨量较多、常年多云雾,土壤类型为黄壤、山地黄棕壤或山地棕色森林土。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播种前应选种、消毒、浸泡催芽,播种要在气温8℃以上,苗期搭荫棚,入冬应设置暖棚。现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山区及四川北部,因森林过度砍伐,现多呈零星散生,环境恶化,天然更新困难。
主要分布:河南西峡,湖北神农架,四川巫山、城口,陕西凤县,甘肃卓尼。
编号:1-4-063
资源名称:黄杉
拉丁学名: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
科 别:松科
主要特征:阳性树种,耐干旱瘠薄,适宜的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温和或温凉,雨量适中,湿度大。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幼苗蔽荫,保持土壤湿润。资源分布虽广,但零星分布,加之累遭砍伐,现仅山脊和交通不便的深山有残存植株。
主要分布:湖南龙山、蓝山,湖北宣恩、竹溪,陕西镇坪,四川万源、万县、南川、越西,云南宣威、易门,贵州婺川、威宁。
编号:1-4-064
资源名称:八角莲
拉丁学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科 别:小檗科
主要特征:生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下阴湿处、水旁、山沟石缝中,喜阴湿,忌强光、干旱,适宜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繁殖方式为分株、种子繁殖。栽培要求冬末或早春将根状茎挖出,切开穴栽,每穴1株,要遮荫和勤浇水。现分布虽广,但零星散生,常被采挖作药用,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
主要分布:安徽金寨、黟县,浙江龙泉,福建崇安、建宁,江西婺源,湖北利川,湖南宜章,广西龙州,云南富宁,贵州雷山,四川巫山,陕西镇坪,河南商城。
编号:1-4-065
资源名称:华榛
拉丁学名:Corylus chinensis Franch
科 别:桦木科
主要特征:阳性树种,多生于阔叶林中,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凉湿润,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和山地棕壤。现因森林过度砍伐,资源锐减,加之果实为兽类喜食,更新十分困难,残存植株越来越少。
主要分布:河南嵩山,陕西户县,四川通江、南川、洪雅,云南德钦,湖北神农架,湖南石门、新宁。
编号:1-4-066
资源名称:猬实
拉丁学名: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
科 别:忍冬科
主要特征:耐寒,耐旱,为喜光树种,适宜冬春干燥寒冷,夏秋炎热多雨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土壤类型为褐色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繁殖方式为种子、嫩枝扦插法繁殖,栽培要求种子沙藏催芽。现因不合理开垦和过度放牧,加之樵采频繁,植株破坏严重,生境恶化,天然更新不良,植株日趋稀少。主要分布:河北济源等,山西平顺,河南,陕西华阴,甘肃,湖北神农架,安徽金寨。
编号:1-4-067
资源名称:闽楠
拉丁学名:Phoebe bournei (Hemal.) Yang
科 别:樟科
主要特征:耐荫性树种,适宜的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春季多雨,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树干高大,木材芳香耐久,为上等建筑、高级家具、雕刻工艺、造船等良材。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采果后洗净阴干,湿沙贮藏或随采随播,幼苗宜盖荫棚,注意预防兽害。现呈星散分布,因过度砍伐,大树几近消失,植株日益减少。
主要分布:浙江云和,福建浦城,江西南丰,广东英德,广西资源,湖南资兴,湖北咸丰,贵州印江、三都。
编号:1-4-068
资源名称:野大豆
拉丁学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科 别:豆科
主要特征:喜水耐湿,耐盐碱,抗寒,适宜的气候类型为寒温带—亚热带,多生于山野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缠绕它物生长。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现零散分布,虽资源丰富,但因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及基本建设等原因,分布区日益缩减。
主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四川。
编号:1-4-069
资源名称:红豆树
拉丁学名: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 ils
科 别:豆科
主要特征:生于低山丘陵、河边及村落附近,耐寒,适宜的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凉爽多雨雾、空气湿度大,土壤类型为红壤。可供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之用,又是优良庭园树。常为产地收购部门和群众砍伐利用,分布范围愈益狭窄,成年树日益稀少,现仅在寺庙和村落存少数大树。主要分布:江苏江阴,浙江龙泉,福建浦城,江西广昌,湖北宣恩,贵州赤水,四川南川,陕西平利,甘肃文县。
编号:1-4-070
资源名称:厚朴
拉丁学名: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喜光,中生性树种,幼龄需荫蔽,适宜的气候类型为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属贵重的药用及用材树种,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现因剥皮过度及砍伐破坏,分布面积越来越小,资源急剧减少,目前尚存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系人工栽培。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撮去外种皮,在50℃的热水中浸种3~5天。
主要分布:陕西周至,甘肃武都,四川巴中,贵州从江,湖北神农架,湖南,广西龙胜。
编号:1-4-071
资源名称:凹叶厚朴
拉丁学名: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Rehd. et W ils) Cheng et Law
科 别:木兰科
主要特征:多生于亚热带阔叶林,因过度滥伐森林和大量削取树皮药用,导致分布范围迅速缩小,成年野生植株极少见。
主要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广东。
编号:1-4-072
资源名称:天麻
拉丁学名:Gastrodia elata Bl
科 别:兰科
主要特征:生于林缘或林间空地上,郁闭度大的林下罕见,靠林下土壤中蜜环菌生存,属名贵中药,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蜜环菌也能药用,现已广泛栽培,但其野生资源因长期采挖和森林的过度采伐,严重破坏了其生存环境,濒临绝灭。繁殖方式为块茎和种子繁殖,栽培要求必需在有蜜环菌的条件下繁殖。
主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西藏,云南,广西。
编号:1-4-073
资源名称:白辛树
拉丁学名:Pterostyrax psilophylla Diels ex Perk
科 别:安息香科
主要特征:阳性树种,适宜的气候类型为冬冷夏凉,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生长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为上层林木。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栽培要求冬季层积种子,播种前在水中浸泡种子,播于微酸性的腐殖土壤中。现因森林破坏严重,加之其开花有间歇期,天然更新困难,致使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日益减少。
主要分布:湖南桑植、宜章,湖北巴东,贵州雷山、安龙、毕节、绥阳,四川奉节、南川、平武、宝兴,云南镇雄,广西资源、田林。
编号:1-4-074
资源名称:领春木
拉丁学名: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ms
科 别:昆栏树科
主要特征:中性偏阳树种,多生于避风,空气湿润的山麓林缘或沟谷间,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或黄棕壤、山地黄壤。花果成簇,红艳夺目,为优良的观赏树木。现分布虽广,但因森林大量砍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生境恶化,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植株数量已急剧减少。
主要分布:河北武安,山西阳城,河南济源,陕西佛坪,甘肃天水,四川万县,西藏波密,云南贡山,贵州盘县,湖北兴山,湖南石门等。
编号:1-4-075
资源名称:青檀
拉丁学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科 别:榆科
主要特征:阳性树种,较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可供绘图板及细木工用材,茎皮、枝皮纤维为制造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栽培要求适时采种。现在零星或成片分布于我国19个省区,因植株常被大量砍伐,分布区逐渐缩小,林相残破,有些地区残留极少。
主要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