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大规模心智教育的载体

人类大规模心智教育的载体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9月29日,我们的项目上市了,前提是我们同意:把内隐联想测验发布到网上的主要诉求是教育而非研究。上百人浏览了我们的网站,参与完成了内隐联想测验样本采集,并将他们的回复寄给我们。任何可以访问互联网,想要花几分钟对抗内隐联想测验的人都是这个项目的潜在参与者。我们每周会生成2万份完整的内隐联想测验报告,这些报告来源于33个国家、22种语言的下属网站。

145A VEHICLE FOR LARGE-SCALE EDUCATION ABOUT THE HUMAN MIND人类大规模心智教育的载体

马扎林·贝纳基(Mahzarin R.Banaji)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社会伦理学名誉教授。

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这个信息高速公路是通过1982年时收到的一封情书。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男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了人工智能后,在东海岸的IBM实验室工作。当时我正在中西部读研究生。他缠着我在一个叫BITNET的网站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我完全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所以拖延很久后才照做。结果,我不需要给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付一分钱就能和他聊天了,我想,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我把它推荐给了所有辛苦维系异地恋的情侣们。

现在已经过了大概30年了,我仍然不认为互联网对我的思维方式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但是,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我的思考内容,比如我所了解的知识和我所做的事。它在这些方面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在此我仅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了一项研究,即探寻一种使思维自动化、不假思索化、潜意识化运行的方式。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些有关社会群体(按种族、性别、阶级、年龄等划分)的思想和情感让人难以接受,但它们仍然进入了我们的思维。我和我的学生研究的就是这些思想和情感是如何进入我们思维的。我们发现,就人类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单纯是思维迟钝导致的,而是它本就是思维的一种本性。我对自己进行测验后发现,我自己的思维包含着我尚未意识到的思想和情感,而这些思想和情感并不是我想要保存或为之骄傲的。然而,即使我可能会否认它们,它们仍然是我的一部分。

在1998年,我与合作人托尼·格林沃德(Tony Greenwald)觉得,是时候开发一套网络测试了,我们称之为“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当时,我们没有模板去借鉴,也没有行为科学家做的实验来作为背景支撑。但是,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耶鲁大学充满天赋和毅力的研究生布莱恩·诺塞克(Brain Nosek)、富有远见的IT总监督员菲尔·朗(Phil Long),以及一个严格而高效的内部评估委员会,他们负责解决出现在网络上的种种伦理问题。

1998年9月29日,我们的项目上市了,前提是我们同意:把内隐联想测验发布到网上的主要诉求是教育而非研究。我们相信,我们开发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运行顺利,我们可以吸引成千上万名志愿者,以探究他们头脑中的内容从何而来,并以怎样的形态在头脑中储存,以及如果他们不认可这些内容会想要怎么处理它们。

在最开始的几天,一家大型新闻网站登载了我们网站的链接,情况相当可喜。上百人浏览了我们的网站,参与完成了内隐联想测验样本采集,并将他们的回复寄给我们。我们与参与者就技术问题进行了互动,更多时候还就他们对该项目的体验进行了交流。在此基础上所得的信息迫使我们书写新的文本、修改我们的表述方式。在第一个月末,我们目瞪口呆地收到了4万份完整的内隐联想测验回复。我们当初如果停留在传统平台做研究的话,大概穷尽半生也难以搜集到那一个月内所得的信息。

我们建立网站的最初目的在于教学,但它最终改变了研究计划本身。我们在前一天提出了包含另一假设的研究问题,由于涌入的数据量太大了,要到第二天才能回答完。研究的本质使得我们的合作机会激增,参与调查的人群多样性增强,同时我们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学习和知晓大量的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所知事物的质量,增加了我们评价所知事物的自信。它改变了我们对持续进行公共科学对话的价值的看法。它也改变了我们与项目参与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真正的讨论,有时在第一次接触的几个月后还能相互联系。互联网还改变了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在就研究进行交流前,媒体从业者们本身也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最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网站的大部分浏览者愿意接受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自己这一观点。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可能会认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只有精英阶层,现在,我们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当然,除了互联网以外,我们的科学研究还需要其他形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当然,运用互联网这一载体来理解人类思维还有重大的限制。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说,互联网使我们得以完成了社会认知方面的第一个大规模研究。今天,我们在implicit.harvard.edu和它的原网站上拥有约1 100万条内隐联想测验数据。话题包括这一站点最著名的内容(有关年龄、种族、性别、肤色、宗教的直觉态度,有关外来性、数学或科学、事业与家庭话题的刻板印象),也包括对于近三次总统竞选的政治态度,以及有关健康、精神健康、消费者行为、政治、医疗实践、商业实践、法律事务和教育制度的多种问题。任何可以访问互联网,想要花几分钟对抗内隐联想测验的人都是这个项目的潜在参与者。世界各地的老师和教授、公司和非营利组织都在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而运用我们的网站。

我们每周会生成2万份完整的内隐联想测验报告,这些报告来源于33个国家、22种语言的下属网站。我们不打广告,人们也总会通过某种方式找到我们的网站,并停下来看看。我们认为,他们之所以会停下来看看,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