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下雨打伞,这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之久。可打伞走路还可以,要是在雨天干活却不方便。正因为如此,聪明的先辈们就知道用棕丝编织成蓑衣,以满足雨天的需要。这可能是最早的雨衣。但用橡胶制作雨衣,这还是近代的事,它得益于橡胶的发明。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南美找到了橡胶,并把它带回欧洲。100多年来,人们还不知橡胶有什么用处。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就给它起名为擦(Rubber),这是如今英文中橡胶还叫Rubber的原因。
大约又过了50年,一个叫马辛托斯的英国工人偶然发现橡胶的另一个用处——做防雨衣服。1823年,马辛托斯到一家制橡皮擦的工厂做工。当时,生产橡皮擦的工序非常简单:把从南美运来的生橡胶,倒在大锅里熬煮,等熔化后再加入一些漂白剂漂白,然后倒在制橡皮擦的模型中,等它冷却下来就凝结成一块块橡皮擦了。
有一天,马辛托斯正端起一大盆熔化的橡胶汁,往一大排模型里浇灌,一不小心,脚底下绊了一下。他急忙稳住身子,好在胶汁没打翻,虽然侥幸没被烫伤,但衣服前胸洒满了橡胶浆。这一天工作特别忙,便没有去换衣服。下班时天色已晚,他也就不换衣服,匆匆地走了。
就在马辛托斯回家的路上,忽然下起大雨来。倾盆大雨将马辛托斯淋成了一个“落汤鸡”。回到家,他赶紧更换衣服。就在这时,他发现被橡胶汁浇过的前襟,竟然没有被雨水湿透。这真是一个意外的发现。马辛托斯抓住了这个机会,立即想到如果在衣服上有意浇上一层橡胶液,不是可以“滴水不入”吗?
他马上动手试制。可是在衣服上涂橡胶很难涂匀,将胶液涂在布上,再做衣服。这样做也还是不行,橡胶很容易被蹭掉。经过一番研究,马辛托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两层布,先在一层布上浇一层橡胶液,再把另一层布覆盖上去。这样,布面上看不到橡胶了。他用这种夹橡胶的双层布料做成大衣,先在自己身上试穿,觉得相当的舒适。下雨天,他特地穿着它到旷野里转了一圈,回到家里脱下来一看,里面的衣服一点也没湿。他高兴极了,于是立即跑到专利局去申请专利。
接着,马辛托斯便筹措资金,想办厂生产自己发明的防雨衣。一个精明的资本家看中了这个有利可图的新发明,便出资支持了他。这样,世界上第一家雨衣工厂在苏格兰诞生了。
知识链接
雨衣的妙用
雨衣有分身式和斗篷式两种,分身式雨衣由雨衣、雨裤两部分组成,挡雨性能好,在没有御寒衣物时可临时代用,也有一定效果。若遇溺水时,将两裤腿扎紧,抓住裤腰甩动充气,然后将裤腰收紧,就成了一个救生浮子。必要时还可充当应急水容器。这种雨衣的缺点是透气性较差,出汗后会很难受。斗篷式雨衣最大的优点是通风透气,穿上后还能将背包一并遮住。其缺点是挡雨性能较差,尤其对下半身的防护,一旦下大雨,会被淋湿。选择斗篷式雨衣时应选大一点的,野餐时可当餐布,支起来可做凉棚。在没有雨衣的情况下,找一个大塑料袋底部剪一个头可钻过的洞,就成了一件临时雨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