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死路一条
●那么,这与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呢?
〇当然有关系。
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不免滋生自满倾向,以为可以“一穷二白”地建成社会主义,并“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于是有了“大跃进”,特别是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
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有误区之外,又违背了马列主义划分阶级的原则,从政治思想上划分阶级,造成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经济建设上,则违背了经济规律,尤其是照搬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模式。其结果,不仅是思想严重保守僵化,“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而且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有这么严重?!
〇是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严酷的现实。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
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5.2%,1978年下降为5.0%。人均GDP仅224.9美元;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40位,1978年排倒数第2位,仅为印度的2/3。
1976年,农村社员人均收入仅63.3元,人均口粮比1957年减少4斤;1977年,全国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粮食和食油消费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
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在世界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以下。
●窥一斑而知全豹。真是“触目惊心”啊!
〇正所谓“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除了贫穷这一不争的事实之外,新中国成立30年,某些军工技术之外的自主科技创新步履蹒跚,与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落后发达国家40年,落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
●看来,不改革的确就没有出路了!
〇说得对!经过为时1年多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形成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全党共识。
小平同志振聋发聩地指出: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样,以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04~1997)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对此,小平同志满怀激情地展望: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激情燃烧的改革春潮在中华大地涌动的伟大时代。
〇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