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个当年思想大解放的成果,这条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真理,指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照亮了中国科技前行的航程。中国的强势崛起,震撼了世界!

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不是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从西方正式请到中国,卓然开启了我们民族文化血脉和精神气质的近代化进程?

〇是的。以西方近代科学为支撑的所谓“近代心智”(Modern Mind),已悄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气质中渗透、扩散和升华。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已然成为判别是非曲直的标准;科学,代表着正确、真理、进步和文明。

●真令人振奋!那么,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普及,是否从此就一帆风顺了呢?

〇当然不是,相反还颇为曲折。民国期间,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爆发过轰动中国思想界的“科玄之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我们更不时沿用着苏联将科学截断为“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等形而上学做法,不仅批判“唯生产力论”,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而且开展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唯心主义”相对论的大论战。对知识分子包括广大科学工作者,则斥之为“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白专分子”,乃至冠以“臭老九”的蔑称!……甚至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五四”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两大理念,不仅一点也不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始终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这,不禁使我想起屈老夫子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和他不失执著的心境了。那么,“臭老九”是怎么回事呢?

〇“臭老九”,就是当时在“极左”路线下对被“专政”的政治对象的排名,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这“黑五类”,再加上“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类,并要求他们“只准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不然,就会“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张春桥甚至叫嚣,知识分子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统统忘了还好些”,“全国都成了文盲也是一个胜利”。

●对知识分子包括科学工作者的这种称谓、看法和做法,简直较封建时代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〇不错。封建时代,读书人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体现个体的生存价值,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甚至还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承认和文化尊重。唯有蔑视文化的元代,停了科举,才留下“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元朝统治者,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一道,被读书人骂了成百上千年。

●从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的“焚书坑儒”,到元代的“八娼、九儒、十丐”,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年浩劫中的“臭老九”,这其间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否定乃至蔑视文化、仇视知识,在今天看来是那样的触目惊心,不可思议。

〇唐代杜牧(字牧之,803~853)在《阿房宫赋》里警示得好: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样,历史也一再地警示我们,蔑视文化、仇视知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更大乃至最大的悲剧。

对此,革命导师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1870~1924)早就大声疾呼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没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特别是:

文盲现象同夺取政权的斗争、同破坏旧国家机器的需要是可以相容的。但我们是否仅仅为了破坏而破坏呢?我们破坏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文盲现象是同建设的任务不相容的,根本不相容的。

所以,拨乱反正之前的许多做法,不仅与马列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而且也是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而动的。正如“文革”期间的一首题名《臭老九》的打油诗所言:

十儒九丐自古有,而领儒叫臭老九。古时穷儒还是人,今天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文化无,反动皆因知识有。若是马列今在世,也而揪斗满街走。

img7

图1-6 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

●好一首打油诗,令人心酸的滑稽之外,也不失逼真与深刻。我明白了,如果说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尤其是“文革”的十年动乱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又一场“严冬”,那么,1978年春的全国科学大会无疑是一个迟来但及时的“春天”!

〇你理解得对。1978年3月18~31日,即“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的明媚时节,全国科学大会在京隆重召开。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在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上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碎了“文革”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紧箍咒,使之焕发出“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的创造激情,从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科学的春天”,不仅驱走了冰封科技的严冬,消融了知识分子心中的寒冰,理性全面地终结了一段充满悲情和教训的历史,而且开启了一个洋溢着激情和创造的崭新时代,正如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字鼎堂,1892~1978)在《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放声讴歌的那样:“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

img8

图1-7 “急起直追 迎头赶上”

●“科学的春天”、“伟大的复兴”,郭老真是高瞻远瞩啊。

〇是啊。郭老从其一生的曲折经历中,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img9

图1-8 中央批准科学院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的报告

正是这个当年思想大解放的成果,这条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真理,指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照亮了中国科技前行的航程。三十多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涌现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喜人景象。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迅速的发展和最强劲的崛起,年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远远超出了当初世人的预期。中国的强势崛起,震撼了世界!

中国的改革,不仅突破了长期禁锢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而且探索出一条独立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场由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类自主参与的伟大改革的成功,把20世纪末由“苏东剧变”而笼罩在世界社会主义的阴霾一扫而尽。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正在成为制衡美国单极霸权、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

抚今追昔,谁能不感慨地说,2008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而立之年”,而科学技术则是这场复兴的核心动力和坚强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