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远景规划

中国的远景规划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2个人能达到国际通用标准衡量的科学素养。

中国的远景规划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在《解读科技发展规划十六字指针》的研究课题中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增长速度本身,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增长。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GDP分别保持20多年7%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间GDP一直保持了9%的高增长,再加上未来15年的增长目标,即意味着我们要创造连续40年保持高增长的世界奇迹。反思我国过去的增长,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未来中国工业化面临着严峻和紧迫的资源瓶颈性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〇在前面我们也历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的7次科技发展规划,每一次都是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具体需要而定。这次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与以往注重国力增强、经济增长相比,更着重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想。

你所说的“十六字指针”即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起草阶段时,参与其中的近2 000多名专家、学者对中国科技发展总体战略建言献策的指导方针,他们围绕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未来”作为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的建议。

●从您前面几章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更多的是强调“为了经济建设服务”,其功能或任务更多是为了满足GDP的增长。今天回想起来,我们也牺牲了很多,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过去污染的环境导致的大气污染还是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理,同时也忽略了人民的健康与卫生、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等这些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〇我们先回顾一下这“十六字指针”,也更能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编制内涵,那么关于未来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个题解也就自然清楚了。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科技必须以人为本,科技发展要考虑到与人类自身和与自然的和谐。在“以人为本”这四个字中不仅包含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挖掘与培养,当然还包括了对公众科学素养整体大幅提高的期盼。一来,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性人才争夺战,我们必须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我们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有能力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的具体工作中去。二来,“以人为本”是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到科学普及推广的工作中去,大幅度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要知道科普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础。

●您前面就讲过2003年中国科协所作的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表明,我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仅为1.98%。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2个人能达到国际通用标准衡量的科学素养。

〇没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落后了10~15年!“以人为本”是让科技人,能够放心筑梦,大胆尝试。最终还能够将梦想,得以汇聚、激荡,延伸出源源不绝的创新能量。“以人为本”是让普通公民,能够切实获取学习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使科技真正成为人们实现新生活理想的手段。

●这个“人”字是考虑到了全中国所有的老百姓啊!那么,“自主创新”就是我们上面温故的“引进再创新”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吧?

〇关于“自主创新”的意义所在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了。不过,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还是对此存有忧虑。

●忧虑?

〇曾有一阵呼声在学界形成:过分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新的自我封闭呢?

●很显然,如果不创新我们就很难解决未来我国将要面临的资源瓶颈性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面对以指数速率提升的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当代中国人所要担负起的国家和民族的现实使命,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要么创新,要么落后。”“落后”绝非危言耸听,“创新”也是毫无疑问的。

您一再强调,除原始创新外,技术成果融合、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创新的成功之路,因此我认为“新的自我封闭”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〇正如我们一再重复的那样: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主创新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显示出的是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这个概念多重含义是兼容并蓄的大科学时代的旨趣使然。

●“重点跨越”指的又是什么呢?

〇当代科学技术正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许多新趋势。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预测,未来全球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学和技术、环境科学和技术、材料科学和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七大领域。

●您能先逐一为我们做个介绍吗?

〇首先,作为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信息科学和技术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未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等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互联网、无线通讯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知识生产平台和传播、扩散空间,引发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化。其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认识、控制生命过程方面的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解决农业持续发展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科学家预测在未来15年,功能基因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学等不断突破,将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驾齐驱。再次,当代出现的世界性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使得能源科学和技术升温。未来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第四,环境科学和技术会把研究重点放在污染控制、荒漠化治理、生态恢复、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上,以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五,材料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特别重视开发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材料、生态材料、生物材料、碳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等,将生产出体积更小、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与环境兼容性好的产品,从而对制造、物流和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第六,在高技术领域中,纳米材料、纳米生物、纳米传感、纳米加工与组装、纳米检测等技术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七,先进制造技术将呈现系统化、智能化的特点。在智能集成制造系统、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基础技术和装备,并创造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改革开放后,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我国总是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重点跨越”哪些新兴科学技术领域呢?

〇在这场大规模、多学科、对世界影响深刻的技术革命中,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着眼于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关键问题,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将优先发展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等四大领域的科技。

●考虑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际能力,我们没有办法面面俱到,但对于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我们也能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我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〇总的来说,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是集中力量主攻那些确保国家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这就包括:为信息时代打开基础的信息技术;保证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为其他领域的技术突破铺路的材料和纳米技术;有助于解决潜在能源短缺问题的能源技术;防治污染和保持增长的环境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机电和系统技术;保障我国农业大国优势的先进的农业技术。

未来的几十年是决定我国能否走向世界强国之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紧紧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引领未来”吗?

〇“引领未来”是一个更宽泛且长远的概念。为了未来的利益现在就必须对技术创新进行战略性投资,未来发展的通行证是由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决定的;因此,引领未来是超前部署未来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引领未来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型产业以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未来是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引领未来是不断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指出新方向、开辟新领域。

有人说,知识差距决定着发展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拥有世界80%左右的研究开发能力,占据世界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并存在“胜者全得”现象。这样的世界格局也同时向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严峻挑战。

●这“十六字指针”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既是我国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也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发展中遇到的紧迫问题的良药。

〇而且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仅是21世纪科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20世纪人类进步的未尽之题;不仅是我国要面对的发展掣肘,也是世界每个国家要面对的严峻现实。在通往中国未来“光荣与梦想”的路上,我们不应该畏惧那些不利因素,因为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在不断鞭策着我们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