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大乱炖

东北大乱炖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信息分析我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我暂且称为「东北大乱炖法」,这套方法是一系列要领的聚合,包括一般人所忽视的对直觉的运用。其中,美剧《犯罪心理》是一个比较好的示范。但是要知道,在做信息分析时,知识既是分析的支点,也是分析的限制。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构成了我们的局限性。

东北大乱炖

如何提升自己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关于信息分析我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我暂且称为「东北大乱炖法」,这套方法是一系列要领的聚合,包括一般人所忽视的对直觉的运用。


先给两个引子:


1. 在《思维,快与慢》里,卡尼曼对人的自动联想能力做过不少的介绍,例如给你呈现一组词「村舍 瑞士人 蛋糕」,这时你的脑海里很可能会不自觉地蹦出一个词「奶酪」,再给你一组词「盐 深 泡沫」,你可能会马上想到「大海」。这其实是大脑中潜意识的计算在发挥作用,体现了直觉的力量,我们可以把这种实验作为不完全信息下的问题解决的一个极简版本,即「村舍 瑞士人 蛋糕」是三条不完全线索,而「奶酪」是问题的解答。


2. 几乎所有的侦探小说和影视剧都向我们演示了如何进行「信息分析」。其中,美剧《犯罪心理》是一个比较好的示范。在剧中,犯罪心理学背景的 FBI 破案的路数就是做三件事:(1)搜集尽可能多的线索;(2)在大脑中调用大量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和过去的案例;(3)基于(1)和(2)构想出罪犯的 Profile,构造出罪犯的心理轮廓,然后谜底揭晓。在这个过程中,「当前的信息」和「历史的知识」缺一不可,而且两者都是越多越全越好。而且,你会发现,在进入(3)时,探员经常会有一个顿悟的过程,这个顿悟常常是因为发现了一条之前被忽略的线索或者知识,然后马上修正了之前的一个错误的假设。那么这种顿悟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分析出来的吗?不是,还是直觉的力量。


然后我们再看一个反例:科技评论。


现在大多数的所谓科技评论都是垃圾,这些评论给出的看法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为什么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 他们掌握的信息太少,因为一家公司内部的战略和产品信息是机密,不可能轻易泄露,而「科技评论家」都是旁观者,他们很难及时得到最核心的信息;


2. 他们的知识根基太浅,很少有科技评论家有深厚的技术史知识,对科技发展的历史和演变无法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他们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很欠缺。


所以如果让他们去做《犯罪心理》中的探员,他们肯定一个案件都破不了,因为他们的「信息」和「知识」都是严重残缺的。与此相对的,文学评论、电影评论这些领域就没有科技评论这样的尴尬,因为这些领域的信息是完全开放的,而且从业者也经常有读书的习惯,这使得这些领域常常会出现高水平的作者。


其实更多的反例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在进行分析时,最常犯的错误有三种:


1. 倚赖单一信息源。我们经常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去主动地猎取信息,导致我们习惯于依赖几种固定的信息源来获取信息,这阻碍了我们成为好的信息分析者。可以简单地把信息源分为显性信息源和隐性信息源,其中各类媒体、书刊、研究论文、专业机构的报告等都是显性分析源,而隐性信息源则可能是任何东西。我在「如何透过身边小事发现某些大趋势?」这个小案例中,采集了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然后加以聚合,其中文具店和无名陌生人士的微博都属于隐形信息源。从多个(独立的)源头获取信息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如拼图一般把隐藏的轮廓显现出来,二是信息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淘汰掉可信度不高的信息,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有一种「三角验证」的方法,体现的就是这种思路。


2. 忽视知识的作用。仅仅搜集信息是不够的,想想《犯罪心理》为什么要有天才博士 Spencer Reid 这个角色,他实际上起到了人肉百科全书的作用。但是要知道,在做信息分析时,知识既是分析的支点,也是分析的限制。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构成了我们的局限性。尤其当我们的知识背景比较单一的时候,我们的分析就容易局限在特定的、固化的框架里面。特别在面对异常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的时候,单一领域知识的弊端就更加明显,这就为什么投资领域经常会出现非常博学的人士,因此必须追求个人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多元性。


3. 过早地提出观点。当我们搜集的信息还不够全面,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时,过早地、轻率地提出观点往往是灾难性的。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我们都有一种「证实偏见」,一旦我们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那么就会选择性地选取支持它的证据而忽略相反的证据。而当我们的信息和知识非常多元和充分之时,我们避免这种思维固化和窄化的能力就会增加,且更容易自如地应用「横向思维」,在不同的思维轨道之间进行跳转,以寻找出最佳答案。


那么完美的信息分析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大乱炖」的要诀有四:


1. 掌握尽可能多源的信息和多元的知识。这也是东北大乱炖的一大特色:食材要广。


2. 避免先验假设,在信息没有搜集完毕前一般不要作猜测和推理。正如好味道,需要火候到了以后才能出来。


3. 同时性地、聚合式地汇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就是把所有食材一起倒进锅子里。比如西方企业的管理者喜欢看一种「信息仪表盘」,就是一页展现所有重要的图表数据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


4. 同时使用理性和直觉的力量,有时候,谜底会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涌现。当所需处理的信息相对比较简单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逻辑推导,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来得出结论。但是,当信息特别繁杂,且缺少明显的关联之时,我们不妨暂时放弃一下理性思维,让「潜意识」参与进来。因为当大量信息与知识聚合在一起之时,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会自动产生各种奇妙的关联,并且互相竞争,直到最有优势者胜出。可以说,我解决过的所有难题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顿悟出来的。曾经了解过一项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说大企业的高管,其直觉思维的能力特别强大,远胜于普通人,因为他们是最懂得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提炼要领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提升自己的信息分析能力需要修炼以下几点:


1. 缜密、开阔的信息侦查能力;

2. 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注意广度与深度的结合;

3. 避免思维固化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横向思维的训练;

4. 对理性和直觉的合理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