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也称“地龙”、“曲蟮”,是一种身体细长柔软的环节动物。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最大的蚯蚓是澳大利亚的巨蚓,体长可达1.23米。
蚯蚓分布非常广泛,见于世界各地所有湿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它们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它的触觉器发达,对地面震动、噪声、光亮和黑暗都能敏感地反应。蚯蚓有适应环境的肤色,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大都呈灰色或灰褐色,其貌不扬。蜥纹环毛蚯蚓身体背面环纹棕绿,爬在苔藓类植物上,浑然一体;在四川省峨眉山附近有一种嗜竹环毛蚯蚓,背部的颜色和身体就像竹枝一样,它常常生活在竹子上,难以分辨……蚯蚓是长有好几个“心脏”的动物。但蚯蚓的“心脏”与高等动物的心脏不一样,是一种膨大的环形血管。
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本领,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再生能力强的是切断蚯蚓前端五节到八节的地方,如果把蚯蚓九节以上的地方切断,再生能力就很慢,如将蚯蚓的第十五节以后切断,就不能再生出头部,只会长出一个缺脑袋的尾状体,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蚯蚓是松土行家,在这方面,它的本领可大了。它的前端头部有一个光滑的、肌肉发达的肉质部分叫口前叶,像个小土钻,具有探索和挖土的作用。蚯蚓依靠头部在前开路,先把头伸长缩尖,钻个小洞,然后把头部胀大挤压土壤,在身躯肌肉的伸缩下,把泥土分开,向前推进。如果遇到特别硬实板结的土层,用力挤压不开时,便把前面的土壤吞下,继续在土中前进,将板结的土层耕耘为松软的土壤,使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
蚯蚓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是分解者,能无污染地处理生活垃圾和有机废弃物,并将其转换为有机肥料。蚯蚓的消化系统是惊人的,它能分泌出一种分解木纤维的酶。因此,一些杂草木屑、兽骨鱼刺、蛋壳果皮、破布烂纸及其他污物都是它们口中的美味佳肴。据有关专家经实验得出数据,两吨蚯蚓一天可吃掉一吨有机垃圾。蚯蚓在吃垃圾的同时还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绿色有机肥,3吨有机垃圾可得到1吨蚯蚓粪,蚯蚓的这种高超本领引人注目。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的生活垃圾便是靠160万条蚯蚓处理掉的。俄罗斯专家不久前用杂交法培育出一种蚯蚓“清洁工”,这种蚯蚓能在缺氧条件下,进食污水中的致癌盐类、苯酚、有毒碳氢化合物等对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然后再将“食物”残渣转化为可促进植物生长的腐殖质、激素等无毒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此外,这种蚯蚓还能净化公路两旁的草地,消化吸收土嚷中含锌、镉的重金属化合物,蚯蚓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为人类的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