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潮汐的形成过程

潮汐的形成过程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潮,也称钱江潮、海宁潮,潮头大约有8米高,潮头以每秒10米的速度推进。总之,钱塘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涨潮落潮过程中,随着海面的降落至停潮时的海水面与陆地相吻合的界线,即低潮线。潮间带以上,海浪能够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30米深的地带,称为亚潮带。潮汐退去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的小水池称为“潮池”。

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涨潮落潮,海洋中的海水每天都会按时涨落起伏。在古时候,人们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夜间的涨落叫作“汐”,合在一块就叫“潮汐”。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潮汐现象使海面起伏得有规律,就像呼吸一样,所以潮汐又被人们称作是大海的呼吸。当海水涨潮时,只见那潮流像骏马一般,从大海的远处奔腾而来,转眼间水满湾畔,惊涛拍岸,发出雷鸣般的轰鸣,飞沫四溅,一股海腥味儿扑鼻而来。而海水在退潮时,也别有一番景致。只见海水渐次回落,被海水覆盖的金黄色沙滩、奇形怪状的礁石,就会瞬间呈现在人们眼前。

潮水为什么不停回旋,是什么力量促使海水发生如此规律性的升降、涨落?这种现象曾引起了古人的思考,但最终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推迟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就联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但是直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是海水受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

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世界上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彼此的引力就越大;两个物体间距离越远,彼此的引力就越小。众所周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月亮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月。以地球—月亮为例,它们之间彼此都有吸引力,如果它们都保持静止不动,就会发生碰撞。但是因为它们在不停地转动,又会产生与引力方向相反的离心力,而且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因此处于平衡状态。可是,地球表面每个质点受月亮的引力大小并不一样,有的地方引力大于离心力,有的地方小于离心力,相同两个力之间的差值,就是引起潮汐现象的引潮力。

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引潮力,都会随着地球、月亮之间的距离远近而变化,加上地球也不停地自转,随时都在变化着。因此,各个地方在不同时间,会发生大小各不相同的潮汐现象。

虽然太阳的引潮力不大,甚至不及月球的1/2,但也能够影响潮汐的大小。有时它和月球形成合力,相辅相成;有时是斥力,相互牵制抵消。在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产生高潮;但在上弦或下弦时,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对抗,产生低潮。它的周期大概半月。在一年当中,也同样有高低潮两次。春分和秋分时,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引潮力是最大的,造成一年中出现两次最高潮汐期。

我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潮,也称钱江潮、海宁潮,潮头大约有8米高,潮头以每秒10米的速度推进。钱塘潮由来已久,它始于唐,盛于宋,以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享誉海内外,钱塘潮一日两次,昼夜间隔12小时,一年有一百二十多个观潮佳日。所以海宁有“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一说。

在世界许多河口处都会发生涌潮现象,如巴西的亚马孙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尔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孙河外,没有一条河流能与之相媲美。亚马孙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然有得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形态多样。因此钱塘潮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无可比拟。

为什么钱塘潮如此凶猛、惊险呢?喇叭形的河口是主要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离岸越远的地方越窄,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有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升高。又因为此处的河底堆积着大量泥沙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像一道高速推进的直立水墙,实为天下奇观。

不过,世界上有许多江河的河口,都具有外大内窄、外深内浅的特点,但为什么没有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呢?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有着紧密联系,当潮水涌来时,它与河水流动的方向恰好相反。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同,当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相互碰撞时,就会激起巨大的潮头。另外,在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经常有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基本一致,从而也会助长它的气势。总之,钱塘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钱塘潮魅力非凡,白天波澜壮阔,夜晚温柔和缓。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在海洋世界中,涨潮时的水位线被称为高潮线,退潮后的水位线叫低潮线,而潮间带是介于大潮高潮线到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下面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

潮汐涨至最高潮时,海水水面与海岸陆地相接的界线,就是高潮线。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高潮线并不完全一致。通过专业的测定和计算,可以得到高潮线的平均值。

在涨潮落潮过程中,随着海面的降落至停潮时的海水面与陆地相吻合的界线,即低潮线。低潮线是一个与高潮线相对的概念。

潮间带即陆地向海洋过渡的中间地带,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以上,海浪能够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30米深的地带,称为亚潮带。

潮汐退去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的小水池称为“潮池”。潮池里的生物必须有足够的耐力来忍受温差和含氧量的剧烈变化。这一处环境变化非常大,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含盐度也会发生变化。在我国台湾,当地的人们利用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环境,打造出盐田、渔塭、蚵架、竹筏等样貌,成为台湾西部海岸特有的人文景观。

根据潮汐的活动特点,潮间带又分为以下三个区:

1.高潮区:又称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次数很少且时间短,只有在大潮出现时才会被淹没。

2.中潮区:又称中区,它在潮间带中所占的部分最大,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属于十分典型的潮间带地区。

3.低潮区:又称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低潮区一般都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时人们才能看到。

由于海洋的地形各不相同,潮间带的垂直长度可从几米到几百米长。它虽然在全球占很少的海洋面积,却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潮汐有大潮和小潮之分。每当农历朔、望之后一两天,月球所引起的太阴潮与太阳所引起的太阳潮相合,就会出现大潮;上弦和下弦之后的一两天,太阴潮与太阳潮相消,则会出现小潮。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潮汐现象实际上是海水波动的一种形势,它既会垂直升降,也会发生水平的流动。

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人们能提前几年预测出来。

一般来说,天文大潮是不会带来灾难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造成水害。

第一种情况,如果天文大潮期间有台风或将有台风登陆,就会暴发风暴潮。

风暴潮是发生在沿海一带的海洋灾害。它是因为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通常会给沿海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第一位,世界上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因此,其威力不可小视。

2007年3月4日傍晚,特大风暴潮袭击山东烟台海滨大堤,激起巨浪。

第二种情况,如果江河水位较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加重了灾害程度,就导致咸潮的出现。

咸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当淡水河中的水不足时,海水就会发生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就会形成咸潮。咸潮多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之间出现在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围的地方。

如果天气发生变化或涨潮退潮,都会对咸潮造成影响。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加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让咸潮逐渐地增加,但长期下来就会有明显变化。

再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天文小潮。在农历每月初七和廿二左右,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相互抵消,所以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被称为小潮。因此,生活中经常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廿三到处见海滩”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