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了延续自身种族,使自身遗传基因能够不断传递下去,具有一种天生保护和抚育自身后代的本能。然而,动物界中却也存在着动物杀婴的特殊现象。行为学称动物杀害自己亲生后代或同种幼患的现象为杀婴现象。例如猫、兔和某些啮齿类动物在产患后,如果受到某些不良刺激或环境条件较差等,偶尔会出现残杀自己亲生幼患的现象。当然,杀婴现象并不会常常发生,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否则,动物不可能生存繁衍到今天。
但是一项根据近20年来野外工作取得的资料表明,野生动物中杀婴现象十分普遍,从灵长类、食肉类、啮齿类,一直到鸟类、鱼类都有发生。动物杀婴的死亡率竟然远高于人类中的谋杀甚至加上战争造成的死亡率。
狮子
譬如狮子:一头公狮与数头母狮组成一个狮群,这些母狮所生的幼患都是这头公狮的子女。别的公狮想要与这个狮群中的母狮交配,必须与这个狮群的首领决斗。在决斗中,外来的公狮战胜了原来的首领,就会成为这个狮群的新首领。新首领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死原首领的幼患。母狮虽然会强烈地反抗,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于是小狮子会全部被新首领咬死。因为只有这样,母狮才会发情,接受新首领的交配。
在人类看来,动物杀婴行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但动物行为不受人伦规范,完全遵循的是自然法则。
以美国人类学家多希诺为代表的学者们对这种行为解释说,由于动物繁殖过多,为了减少对食物的竞争,才出现这种杀婴现象。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有:因为实验室空间狭窄,母鼠也常咬死刚生下的幼鼠;姬鼠会咬死企图吃奶的病弱幼体;黑鹰会啄死第二只孵出的雏鸟。有人将这种杀婴比作一种残忍而不经济的节育措施。
纽约动物学会的汤姆·斯特鲁萨克等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他们曾在乌干达的基倍勒森林中亲眼观察到三种猴子在未受惊扰并且并不拥挤的情况下发生杀婴。
有动物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动物的杀婴行为正是“种内竞争”的体现——只有更强壮的个体才能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曾经的最强者,在其不甚强壮时,它所生育的幼患也要被杀死。而母兽居然能与杀死自己幼患的凶手交配,也是类的繁衍压倒母性的本能使然。
动物正是由于这一无情法则,才能保证自己这个种群的延续。杀婴现象在猴群中也普遍存在。猴群一般由1~3只成年雄猴为头领,带领着25~30只个体猴,年轻雄猴在登上首领宝座接管一个种群时会杀死几乎所有未断奶的幼猴。
当被屠杀幼患的场面惊扰后不久,通常母猴就与杀婴凶手结偶。这些在老的社群中地位较低的雌体,会通过与新头领结偶后而获得较高的地位,得到较好的食物和较多的保护。它所生下的幼猴是新头领的后代,会受到保护而不致被杀。但是有一些动物,在它们有了子代以后也不停止杀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动物杀婴的原因究竟何在?现在还是个待揭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