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力顽强的野牦牛

生命力顽强的野牦牛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兽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崽安置在群体中间。野牦牛的发情期为9月—11月,在发情期间雄兽变得异常凶猛,经常发出求偶的叫声,争偶现象更是十分激烈。野牦牛雌兽的怀孕期为8月—9个月,直到翌年6月—7月份产崽,每胎产1崽。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曾经分布很广泛,现在仅分布于青藏高原上。野牦牛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身体呈黑褐色,体侧下方和腿部有浓密的长毛,适于生活在严寒的环境之中。野牛一年四季住在山坡上,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野牦牛多刺的舌头十分厉害,是它“作战”时的武器之一。

野牦牛通常结成20~30头在草原上游荡、觅食,有时也会结成200~300头成群活动,据说是为了保护牛犊。曾经有人亲眼见到13头母野牦牛一律头朝外围成圆圈,保护圈内一群小牛,共同对抗圈外的四只恶狼。野牦牛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它硕大的体格、从容不迫的风度,都显示出一副端庄、憨厚的模样。

野牦牛

野牦牛的体形大而粗重,但与印度野牛相比还略小一筹,野牦牛体长为200~260厘米,尾长约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500~600千克。它的体毛为暗褐黑色,特别长而丰厚,尤其是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席围帘,如同悬挂在身上的蓑衣一般,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更适于爬冰卧雪;它尾巴上的毛上下都很长,一直下垂到踵部,显得非常蓬松肥大,宛如扫帚一般。这样的尾巴在牛类中十分特殊;野牦牛有14对肋骨,较其他牛类多一对;额下没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宽大;头上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先向头的两侧伸出,然后向上、向后弯曲,角尖略向后弯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长度通常为40~50厘米,最长的角将近1米,两角之间的距离也离得较宽。

野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夏季甚至可以栖息于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在那十分荒凉的山高岭峻地区,空气稀薄,植被贫乏,而且时常风雨交加,环境十分恶劣。但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都能登临受用。

野牦牛四肢强壮,蹄大而圆,但蹄甲小而尖,似羊蹄,特别强硬,稳健有力,蹄侧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种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从而可以使它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野牦牛的胸部发育良好,气管粗短,软骨环间的距离大,与狗的气管相类似,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因此可以适应高海拔、低气压、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环境。

野牦牛因为叫声似猪,所以在产地又被称为“猪声牛”,藏语中称为“吉雅克”。性喜群居,常七八头、数十头、上百头为群。但年老的雄兽则性情孤独,夏季常离群而居,仅三四头在一起。野牦牛的消化器官比黄牛粗大,牙齿质地坚硬,鼻镜小,嘴唇薄,采食能力很强。它们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当,或者躺卧休息。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兽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崽安置在群体中间。一旦天敌接近,野牦牛会头向下、尾朝上,立即狂奔乱跑,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野牦牛的发情期为9月—11月,在发情期间雄兽变得异常凶猛,经常发出求偶的叫声,争偶现象更是十分激烈。据说,有些斗败的雄兽会下山闯入家牦牛群中,与雌性家牦牛交配,甚至把雌性家牦牛拐上山去。野牦牛雌兽的怀孕期为8月—9个月,直到翌年6月—7月份产崽,每胎产1崽。幼崽出生后半个月便可以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3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3年—2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