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秘动物间的语言

解秘动物间的语言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动物的“语言”,从中了解这些“语言”的意义,了解动物是怎样交流感情和信息的,他们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和人类的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动物的“语言”也用来增进动物和主人的关系。十分丰富的声音和动作,构成了狒狒复杂的“语言”系统。科学家发现,海豚也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不同种动物之间语言不通,同种动物之间也有方言。

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是人类有语言。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因为集体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彼此之间要交流思想,于是语言就诞生了;语言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思维,使得大脑更加发达。语言的使用,更促进了劳动经验的交流和积累,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动物有语言吗?小朋友也许会说:“有,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唐老鸭、米老鼠不是都会说话吗?”确实,在童话、动画片中,动物都会说话,不过别忘了,这是人们用拟人的手法在讲动物的故事。

在动物界中确实有“语言”存在,这是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学问。有些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动物的“语言”,从中了解这些“语言”的意义,了解动物是怎样交流感情和信息的,他们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一、表达意思和交流感情的工具

和人类的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在同类动物之中,它们使用“语言”来寻求配偶、报告敌情,也能用来表达友好、愤怒等情感。春天是猫的发情期,一到晚上,猫就会出去寻找配偶,人们经常可以听见猫拖长了声调的叫声,这是在吸引异性。动物的“语言”也用来增进动物和主人的关系。夜晚,在农舍前传来一阵陌生人的脚步声,看门狗伸长了耳朵,伴随着声音的靠近,它狂吠起来,这是提醒主人:有陌生人靠近我们的家,要注意。

虽然鹅的叫声都是简单的声音,有位叫劳伦茨的教授却成功地翻译出了鹅的“语言”。如果鹅发出连续六次以上的叫声,意思是说:“这里快活,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假如刚好是6个音节,则意味着:这儿吃的东西不多,边吃边走。如果只发出3个音节,那就是说:“赶快走,警惕周围,起飞!”在鹅看到狗的时候,会从鼻腔中发出一声“啦”的叫声,鹅群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惊恐地拍动双翅,慌忙逃跑。

狒狒是一种低等灵长目动物,在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介绍过它们的群居生活。根据科学家的分析,狒狒的语言已经很复杂,它的声音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的语言包括二十多种信号。当发现敌情时,狒狒王便发出一种特别怪异的叫声,提醒其他狒狒逃走或准备战斗。在动作上,狒狒可以有十几种,它的眼、耳、口、头、眉毛、尾巴都可以做动作,表达出友好、愤怒等思想。十分丰富的声音和动作,构成了狒狒复杂的“语言”系统。

鸟类的“语言”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人们常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来形容我们美好的祖国。研究鸟的“语言”的科学家发现,鸟的“语言”可以分为“鸣叫”和“歌唱”两种。“鸣叫”指的是鸟类随时发出的短促的简单的叫声,它们经常是有确定含义的。如,鸡(鸡也属于禽类,是飞鸟的“亲戚”)的“语言”是我们常听见的。在柔和的阳光下,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寻找食物,它用“咯、咯……”的叫声引导着小鸡,而小鸡的“唧、唧……”的叫声也使鸡妈妈前后能照顾它的孩子们。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鸡妈妈立刻警惕起来,向小鸡们发出警报,展开双翅,让小鸡们藏在它的翅膀下。

在繁殖季节由雄鸟发出的较长、较复杂的鸣叫我们称之为歌唱,关于这些“歌唱”的意思,科学家有不同的分析,归结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雄鸟在诱惑雌鸟;另一种认为“歌唱”是宣告“领域权”,表示这块地方已经属于它所有,别人不能侵犯。

科学家发现,海豚也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在海洋生物中,海豚的“语言”是最复杂的,它能使用多种声音和信号,用来定位、觅食、求偶和联络。

二、动物语言中的方言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着方言,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或者一个南方人去到北方,一时听不懂那里的方言。在动物中,一样也存在着类似情况。

每一种飞鸟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且互不相通。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某个动物园中,一只野鸭闯入了红鸭的窝中,把老红鸭赶走,自己协助红鸭孵出了一窝小鸭,可是这些小红鸭一点也听不懂野鸭的“语言”,不听从它的指挥。小鸭们乱成一团,野鸭也毫无办法。后来来了只大红鸭,它只讲了几句“土话”,小红鸭就乖乖地听它的话了。

不同种动物之间语言不通,同种动物之间也有方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佛林格斯教授调查了乌鸦的语言,而且用录音机将它们的语言录制下来。当成群的乌鸦从天上飞过时,佛林格斯教授在地上播放他先前录制的乌鸦的“集合令”,这时乌鸦群就很听话地降落在地上。当他将乌鸦的“集合令”录音带带到另一个国家去播放时就不管用了。他发现,居住的国家和地区不同,乌鸦的语言也不相同,法国的乌鸦对美国乌鸦的“讲话录音”就一窍不通,以至于对它们的符号也毫无反应。

科学家们又发现,海豚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单个海豚总是默默无闻,假如两只海豚碰到了一起,“话匣子”就打开了,它们一问一答,能聊上很长时间。为了研究海豚的语言,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海豚打电话”的实验,把两只海豚分别关在两个不连通的水池里,通过话筒和扬声器让它们相互“交谈”,然后录下它们谈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当科学家把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只海豚分别放到两个水池之中,这两只家乡相距8000千米的海豚,竟然通过“电话”交谈了半天。

三、动物的舞蹈语言和哑语

语言并不都是有声音的。聋哑人之间全部靠哑语来进行交谈,也就是靠规范化了的手势和表情。在动物界中,也有“哑语”。

蜜蜂之间的“交谈”,是通过舞蹈来传达的。假如说它们全是用“哑语”,这也不确切,由于蜜蜂除了舞蹈的姿势以外,还要用翅膀的振动声来传达。振翅声的长短,表示蜂巢到蜜源距离的远近,振翅声的强弱则表示花蜜质量的好坏,这样,蜜蜂就能通过“舞蹈语言”和“振翅语言”把蜜源的方向、距离、蜜量多少等信息传递给伙伴。

人们很想通过“语言”来与动物通话,其中最普遍的也许是人与狗之间的沟通。人们常说,狗对主人忠实,确实,狗对主人的声音非常熟悉,只要略加训练,它就能根据主人的口令趴下、跃起、坐下、站立、前进等等。

人们曾设想训练黑猩猩“说话”。黑猩猩的智力在动物界中居上等,并且它们许多地方也和人相似。如,猩猩没有尾巴,和人一样有32颗牙齿,胸部有一对乳头,母猩猩每月来一次月经,怀孕期也是九个月。猩猩和人的血液成分也很相似,也有不一样的血型,面部也同样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但可惜的是,它们的发音器官极不发达,大多利用手势来传达意思。

在美国,有一对名叫加德纳的夫妇,利用美国聋哑人通用的哑语,去教授一只名叫“娃秀”的雌性猩猩。这只小猩猩出生后18个月就在热带森林中被人捕获,从此成为加德纳夫妇的“养女”。他们很用心地训练娃秀,和它生活在一起,给它创造很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不使声音影响娃秀的学习,当小猩猩在场时,他们自己就用手势交谈。经过两年的调教,娃秀可以理解和领会60种手势,其中有34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吃”“去”“再多些”“上”“请”“内”“外”“急”“气味”“听”“狗”“猫”等等,它还能将一些手势串联起来。

人们期望,将来能训练猩猩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

四、利用动物“语言”为人类服务

科学家借助鸟的“语言”来驱赶鸟类。在飞机场的周围,存在大量鸟是很危险的,一旦它们和正在起飞或降落的飞机相撞,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机场人员设法录下了鸟群的报警信号,还在扩音器中不断播放,使得鸟群惊恐万分,远走高飞。

科学家也正在利用鱼的“语言”来捕鱼。借助高水平的声纳仪来探测鱼群的位置,指导渔船下网,还能人工模拟能吸引鱼的声音,比如小鱼在活动时的声音,借此用来引诱鱼群靠近。

人类在探寻宇宙中的生命时,也思考过和天外生命“对话”的问题。科学家录制了世界名曲,在太空中播放,希望能吸引知音。人类也希望能与“太空人”对话,但用什么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呢?有科学家建议使用“海豚语”,理由是海豚的智力很发达,它也希望能和人类进行沟通。假如科学家的假设能实现,那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