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管理的紧迫性

水资源管理的紧迫性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全面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做到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因此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使人民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水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目前,在我国可利用水污染现象严重,搞好水资源管理迫在眉睫。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议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全面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做到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第二,深化水价改革,发挥市场保护作用。

改革目前我国政府定价的水价模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在水价政策上,既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又要改变水价权过于集中的状况,下放水价审批权;其次,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两部制水价。

第三,推进依法治水,建立水法制保障体系。

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使人民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水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第四,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应本着“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染。加强对重点流域、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整治,尤其是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执法和监测。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迁移、关停、杜绝上马。

二是科学布局,强化监测。编制各地水功能区划,提高各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标准,建立水功能区域制度和排污总量管理制度,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水域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河流纳污总量的控制和监督管理。完善水质监测规划,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行主要河道和重要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水质管理制度,定期发布水环境信息。

三是加强源头保护,实施河道保洁。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库区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植被,返耕还林,涵养水源,净化水体,改善、恢复、建设洁净的水域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河道整治,重建河岸生态,如河道两岸多种适宜的树种,使河道两岸绿树成荫;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河道污染,避免二次污染。在实施河道整治的同时,全面推行河道保洁制度,坚持治与管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洁、管理和监督机制,从而有力遏制和减少河道水污染现象。

四是全面推动工业企业节水。坚持“四个优先”原则,强化企业集聚效应,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完成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开展相应工作,达到节水型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要求,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增强社会公众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约用水的监督。

五是深入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加快城市节水步伐,落实城市建筑节水“三同时”制度,参与城市建筑节水器具设计审查、施工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对不符合节水器具标准的设计按照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继续开展节水型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以及水法规宣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