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建立了多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各国在自身管辖海域建立的海洋保护区面积增长速度快,保护效果明显。中国的海洋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展。海洋问题目前是国家战略问题,加强海洋战略研究事关海洋事业长远发展大局。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海洋发展大势的形势下,初步完成了2020年中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建立了多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污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气候变化等多重威胁。

建设海洋保护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方法。各国在自身管辖海域建立的海洋保护区面积增长速度快,保护效果明显。

公海保护区、特殊区域、特别敏感海域、禁渔区等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公海保护区尤其得到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人们陆续发现了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冷渗漏区、冷水珊瑚等新的生命形态。这些生态系统大多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关于开发利用和保护这部分生物的科学研究工作尚属初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也不完善。

海洋生物

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全面部署了海洋系统落实《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和组织分工,重点实施了《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规划》。2008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程度很严重。南海和黄海污染相对较轻,而东海和渤海污染相对较重,污染严重的海域集中在大型入海河口和海湾。从污染面积看,2008年是自2000年以来污染总面积最小的一年,也是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最小的一年。赤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溢油等海洋生态环境灾害无明显减轻迹象,“绿潮”灾害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实施了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2008年以来,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速度非常迅速,新建了超过10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相继获批的沿海开发战略将带来新一轮的海洋和海洋带开发热潮,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增加新的压力。

海洋预报减灾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和能力建设,海洋观测台站、雷达站、浮标等数量创历史新高,组织编制了《中国海洋观测网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强化海洋灾害观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修订了《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积极开展“5·12”首个防灾减灾日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国海洋站基准潮位核定、沿海警戒潮位核定、海洋灾害调查与评估、编制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等相关工作。以气候变化对海洋及海岸带影响评价、海洋对气候形势影响评估为核心,开展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沿海各地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调查与评价,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中国的海洋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展。海洋生物、海洋油气资源利用领域扩大;海洋港口、渔业、岸线等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生物等资源的勘探取得新发现。海洋资源利用仍存在过度与不足并存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须提高资源开发技术,制定国家海洋资源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对海洋资源利用的需求。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政策不断健全,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海洋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近海国家管辖海域,积极开发利用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用体制、机制和制度来扭转以资源换发展、粗放开发换发展、环境换发展等不可持续利用方式,保证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物质基础。

由国际海洋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来看,获取财富是海洋政策的核心目标,国家安全仍然是海洋政策优先考虑的重点问题,各国海洋政策的执行、协调机制和方式逐渐多样化。由于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实践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海洋综合管理成为国际海洋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为世界海洋大国所广泛施行。

中国是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描绘出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蓝图,指明了中国现阶段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20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适应形势的需要,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推进海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的政策导向和宏观管理作用。

当前中国海洋工作体制进一步强化。中国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在2009年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普遍得到强化。9个沿海省区中的7个(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都成立了海洋与渔业厅(局)的省级行政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海洋管理部门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国内首个海洋行业协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已于2010年1月31日正式成立。

在加强海洋机构建设的同时,对海洋事务统筹协调力度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海洋行政主管单位同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涉海部门在相关领域建立合作协调机制的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行政监督等方面,努力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提高服务效率,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有效遏制违法用海行为,为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海洋行政管理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将围填海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对区域用海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用海预审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财政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理顺了中央海域使用金补助地方的渠道与方式。全面启动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省级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全国共确权海域面积17.5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81.18亿元。在海洋行政执法方面,全年各级海监机构共实施执法检查项目32000余起,发现违法行为2000余起,罚没款总额近8亿元,有效遏制了违法用海行为,维护了海域使用秩序。

海洋问题目前是国家战略问题,加强海洋战略研究事关海洋事业长远发展大局。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善、成文的海洋总体战略,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探讨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深刻分析国内外海洋发展大势的形势下,初步完成了2020年中国海洋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其基本思想是: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趋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提出了海洋发展的中长期工作指导方针:科学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拓海洋发展新空间;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努力保障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利和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