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的果实

植物的果实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精后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而成果皮,胚珠发育而成种子。这种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角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开裂,心皮2枚形成复子房,子房内由假隔膜分为2室的果实。植物的果实其实并不都像我们熟悉的苹果、橘子那样美味多汁。更多的植物将种子藏在可口的果肉中,当动物吞下果子时,这些种子也就开始了旅行。

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花谢,新的生命才能诞生。那么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结构可能会凋谢?凋谢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

当你品尝着形形色色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果实时,可曾想过,你所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当传粉受精以后,花的花萼、花瓣和雄蕊等各部分逐渐枯萎脱落时,在雌蕊基部的子房中却正在“怀着”植物的下一代,随着“胎儿”一天天地发育长大,子房里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增大体积,形成了果皮部分,包在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因此,果实就是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的。

一、果实的组成部分

受精后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而成果皮,胚珠发育而成种子。这种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但有时也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如苹果、梨等的肉质部分主要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无花果的肉质部分是由花轴发育而成的,等等。这种由子房和花的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假果。因此,果实外为果皮,内有种子。果皮通常有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的分化。

果实的类型:果实的形成是对于保证种子传播、适应及在形态上所形成的一种变异,此种变异也就是果实的不同类型,常随植物的种属及其对于动物、风、水等不同传播媒介的适应而有所不同。具体划分为:

1.聚花果

(复合果、复果)即由花序受精形成的果实(如桑)。

2.聚合果

(聚心皮果)即由子房上位,具多个离生雌蕊的单花受精形成的果实(如八角茴香)。

3.蔷薇果

即由子房周位、具多个离生雌蕊的单花,于子房受精后连同花托所形成的果实(如金樱子)。

4.单果

即由具一个雌蕊的单花受精后所形成的果实,其下又分果皮肉质多浆的肉果(液果)与果皮干燥的干果,干果中又有成熟后开裂的裂果与成熟后不开裂的不裂果。常见的浆果、瓠果、梨果、核果、柑果为肉果,蒴果、角果、荚果、蓇葖果为干果中的裂果,而坚果、瘦果、菊果、翅果、悬果、颖果为干果中的不裂果。下面将分别对此加以描述:

浆果:是果皮肉质多浆,外果皮易于分离,内、中果皮肉质化,如枸杞。

瓤果:是果皮肉质多浆、外果皮不易分离,内、中果皮肉质化,为下位子房并有花托参加形成的一种假果,如栝楼。

梨果:是部分果皮肉质多浆,外果皮不易分离,中果皮肥厚,内果皮木化,中、内果皮难于分离,亦为由下位子房形成的假果,如木瓜。

核果:是部分果皮肉质多浆,外果皮不易或微可分离,中果皮肥厚,内果皮木化坚硬,但与中果皮极易分离的果实,如杏、枣。

柑果:是果皮亦有肉质多浆部分,外果皮不易分离,中果皮肥厚松软,内果皮革质化,内有多数肉质多浆毛囊(即通常可食部分),内果皮可与中果皮分离的果实,如橘。

蒴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开裂,心皮数枚形成复子房的果实,如马兜铃、曼陀罗。

角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开裂,心皮2枚形成复子房,子房内由假隔膜分为2室的果实。果实长而狭的称为长角果,如油菜;短而宽的称为短角果,如荠菜。所谓假隔膜,即不是真正由子房壁而是由胎座组织突起延伸所形成的隔膜,此处的假隔膜通常是以其上无种子着生为主要识别特征。

荚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开裂,心皮1枚形成单子房,其开裂方式为自背、腹缝线同时开裂的果实,如豌豆。

蓇葖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或木质),成熟后开裂,心皮1枚形成单子房,其开裂方式为仅自腹缝或背缝一侧开裂的果实,如长果升麻。

坚果:是果皮干燥坚硬,通常木质或硬革质,成熟后不开裂的果实,如板栗。

瘦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不开裂的果实,如天名精。在瘦果上端延伸成噱,噱上着生有冠毛的为菊果,如蒲公英。

翅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不裂,其表面常有翅翼状附属物的果实,如榆。

悬果:是果皮干燥革质,成熟后分为2个分果,但各个分果不再开裂露出种子,每个分果称为果爿,各果爿分别以其上端悬挂于一由果柄发出,并作二歧分枝的担柱上的果实,如茴香。

颖果:是果皮干燥膜质,与种皮愈合而无从区分,其外常有颖片等附属物的果实,如薏苡。

二、果实长相的决定因素

植物的果实其实并不都像我们熟悉的苹果、橘子那样美味多汁。它们的长相是由即将走上的传播道路决定的:粉芭蕉会引诱贪吃的小动物并随它们远走高飞,蒲公英降落伞一样的冠毛可以帮助干瘪的瘦果乘风而去,莲蓬则可以作为临时航船顺流送莲子去新的滩涂生根发芽。

为了适于远距离传播,很多植物(如枫树、杉树)的种子装备了风力滑翔装置(翅),可以借着风力飞到很远的地方。而有些种子(如苍耳)装备了尖刺,它们可以附着在动物的皮毛上,随动物远行。更多的植物将种子藏在可口的果肉中,当动物吞下果子时,这些种子也就开始了旅行。动物会排出一些消化不掉的种子,这些种子就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扎根生长。

可以说,正是种子结构大大提高了植物幼体抵御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在种皮的保护下,种子可以在地下休眠几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直到环境适合时才萌发生长,也正是有了这种保护结构,植物可以将下一代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