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性冰川(温性季风性冰川),是对中国冰川的分类,与之相对应的则为“大陆性冰川”。最早由中国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提出的对冰川分类方法。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属于海洋性的冰川,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根据研究发现,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南段、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位于四川横断山脉的贡嘎山周边地区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更具体的地方即贡嘎山、云南玉龙雪山周围地区,还有西藏林芝、波密地区亦即然乌湖、易贡湖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周围。
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摄氏度或压力融点。
“大陆性冰川”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小,带来的降雨量少,冰雪累积和消融的速度慢,冰川运动相对较弱。属于此类的冰川主要集中于西藏中部和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青海和甘肃等内陆地区雪山和冰川。
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是海洋性冰川,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摄氏度或压力融点。这类冰川的冰温较高,故又称为“温性”冰川。因为气候湿润、降雪量大与负温较高而雪线较低,海洋性冰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活动性强,冰舌经常能伸延到海拔较低的森林带内,冰川地质地貌作用也较强。欧洲的阿尔卑斯、我国的西藏东南部与横断山系的冰川,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
海洋性冰川分布在受降水丰沛的海洋湿润气流控制和影响地区。冰川收入多,支出也多,活动性强。冰川雪线附近气温较高,一般在-1℃~-6℃,降水非常丰富,可达1200~3000毫米,降水的影响常超过气温的影响。冰川依赖充沛的固体降水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而生存,并且雪线高度也较低。珠峰南坡冰川雪线比北坡低,原因即在于此。由于冰川温度接近零摄氏度,因此冰川运动速度较大,年流速可达100~300米,冰川地质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冰舌末端常可伸入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冰川上有生物存在,有冰蚯蚓、雪蚤、雪藻、苔藓等。
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长达35千米,它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易贡藏布江北侧。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是我国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一个中心。印度洋暖湿气流是这一冰川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沿着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把水汽向北输送的结果。
所谓海洋性冰川是指冰川形成的固体降水来自于海洋的水汽。因此,它区别与大陆性冰川的特点是水汽补给丰富、纬度高、维持在零摄氏度上下,因而活动性强,易运动。发育良好的海洋性冰川一般沿山坡前进,伸入森林中。
高温季节,冰川消融,若与暴雨相伴,极易形成冰川泥石流,堵塞交通,毁坏森林和公路,是藏东南交通建设的一大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