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海洋边界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海洋边界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洋底分布着一条“入”字形的中央海岭,特殊的东经90度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了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特征。西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海岭的西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附近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经爱德华群岛后,称为大西洋—印度洋海丘,与大西洋海岭南端相连。东部区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隔为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南澳大利亚海盆。印度洋各边缘海的大陆架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洋总面积4.1%。

印度洋底分布着一条“入”字形的中央海岭,特殊的东经90度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了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特征。

印度洋海底地貌示意图

印度洋海底的中央海岭,是由中印度洋海岭、西印度洋海岭和南极—澳大利亚海丘组成的,三者的交会点是罗德里格斯岛。中央海岭的北部有一条分支,为中印度洋海岭,它由一系列岭脊组成,一般高出两侧海盆1300~2500米,有些高出海面形成岛屿,如罗德里格斯岛、阿姆斯特丹岛等。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叫阿拉伯—印度海岭,再向西延伸进入亚丁湾,与红海和东非裂谷系统连接。西印度洋海岭是中央海岭的西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附近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经爱德华群岛后,称为大西洋—印度洋海丘,与大西洋海岭南端相连。南极—澳大利亚海丘是中央海岭的东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岛附近与中印度洋海岭相连。印度洋中央梅岭由一系列平行于中脊轴的岭脊组成,岭脉崎岖不平,宽度最大可达1500千米,其中还有许多横向断裂带展布。

“入”字形的中央海岭,把印度洋分为三大板块,即东部、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东部区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隔为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南澳大利亚海盆。这些海盆十分广阔,海水较深。西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最复杂,它被海岭和岛屿分割出一系列海盆,主要有索马里海盆、马斯克林海盆、马达加斯加海盆和厄加勒斯海盆。这些海盆面积不大,海水较浅。南部区域地形地貌则较简单,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东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的深度约为4500~5000米。

印度洋各边缘海的大陆架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洋总面积4.1%。在四大洋中,它的大陆架面积最小,而且大陆架普遍比较狭窄,只有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澳大利亚北部、马来半岛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边缘的大陆架较为宽阔。印度洋的大陆坡也不宽,但有一些大陆隆起以及水下冲积锥。最典型的大陆隆起有非洲沿岸的厄加勒斯海台、莫桑比克海台、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台等。水下冲积锥主要分布在恒河和印度河入海口附近。此外,印度洋底还有一个岛弧海沟带,它从安达曼群岛西部出发,到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以南,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其中爪哇海沟长4500千米,深达7450米,是印度洋最深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