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属于虾家族中最大的一种,其中的锦绣龙虾是龙虾中的最大类。龙虾戴盔穿甲,“盔甲”非常坚硬,头胸上生有许多棘刺,有两条长长的带刺的触角,还有十条粗壮的脚。除了头胸部有棘刺外,再没有其他武器,行动比较缓慢,又笨拙,比较容易捕捉到。龙虾在温暖的海洋中生活,它栖息在海底,白天隐匿在礁石缝,夜晚才出来觅食。
一般龙虾体长有20~40厘米,体重500克左右。我国有八种龙虾,最大的锦绣龙虾体重可达5千克。
龙虾包括龙虾和螯虾两个大类。龙虾全部是海产的,而螯虾有海产的,也有淡水产的。海产的螯虾称为海螯虾或螯龙虾,淡水产的称为螯虾,但在国外把它们统称为龙虾。
龙虾(又称刺龙虾或岩龙虾)在温暖海洋的多岩礁浅水地带生活,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它们行动缓慢,白昼常潜伏在海底岩礁缝隙里,夜出觅食。它们的卵孵化后,幼体呈树叶状,所以叫“叶状幼体”。叶状幼体要在海洋中漂浮半年以上,经过一段游泳生活再定居于海底,行爬行生活。
大西洋北部产的挪威海螯虾以及北欧、北美产的螯龙虾中,有些个体很大的种类。1934年,深海拖网船“赫斯勃”号在北美采到一只长达1.22米(连两个大螯在内)的螯龙虾,重19千克,现陈列在美国波士顿科学馆内,是所采到的世界上最大的螯龙虾。
螯龙虾有三对螯足,特别是第一对螯足尤为粗大,极容易和龙虾相区别,因为龙虾没有螯足。美洲螯龙虾和欧洲螯龙虾的螯足重量约为体重的一半,有的甚至可占体重的2/3。螯龙虾和龙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螯龙虾的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小,也就是说卵孵出后的幼体很像成体,没有经过叶状幼体期。
海中的龙虾
一、形态特征
1.外形
体形较大呈圆筒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虾。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比较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名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
2.附肢
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尤其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用来防止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而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都是向内弯曲的,爬行或受敌时,避免受精卵或稚虾受损害。
二、栖息习性
1.底栖
龙虾喜在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栖息。虾昼伏夜出,不喜好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一旦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龙虾喜欢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2.趋水
龙虾的趋水流性很强,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龙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不适应水中环境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3.好斗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会出现恃强欺弱、欺小怕大的现象。
幼体的再生能力强,损失部分在第2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几次蜕皮后就会恢复,但是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
4.掘洞
龙虾喜欢掘洞。
(1)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据对35例龙虾洞穴进行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龙虾的掘洞速度是很迅速的,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比较明显。
(2)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该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在水草茂盛处集中。
(3)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会比平常增多。
三、适应性
1.环境要求
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各种水体中都能生存,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沟、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中也能存活。龙虾耐低氧能力较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可以爬上岸进行鳃呼吸以维持生存。水质的PH值在5.8~9范围内、溶氧低于1.5mg/L时仍能正常生
存。正常生长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2.水温
龙虾在水温为24℃~30℃适宜生长,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时,生长率下降,水温15℃以下时幼体成活率极低。饲养水域昼夜温差不能过大,仔虾幼虾昼夜温差不要超过3℃,成虾不要超过5℃,否则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沿岸地区,一般均能自然越冬,为防较大寒潮袭击,可将越冬成虾放在较深的养殖池中,并在养殖池西北角搭挡风墙或防寒棚。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时间可大为缩短。
3.pH值
龙虾适宜pH值范围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有很强的抗逆力,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轻度工业废水中,在农药施用地区的田沟、渠道中也有广泛分布。
四、食性与生长
1.食性
龙虾属于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一般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以动、植物碎屑为辅。
2.蜕壳与生长
龙虾通过蜕壳实现生长,蜕壳后的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在水温25℃~30℃条件下,饲养6~8个月,体重可达60~150克。龙虾生长总的趋势是:从孵化后到体重20克这一阶段内,生长速率是呈加速度地增长;在达到50~100克的阶段,其生长的速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超过这个阶段,生长速率就会呈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一个倒U字形的生长曲线。蜕皮分长蜕皮和生殖蜕皮两种,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1次蜕皮,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长,此乃生长蜕皮,从幼体到成体共蜕皮11次。雌虾性成熟后便开始生殖蜕皮,以后每次交配产卵前都要进行生殖蜕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