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年以前,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活动,形成了一条狭长深陷的谷盆,两侧陡峻的断壁悬崖高达一两千米,世界最深之湖——贝加尔湖便从此诞生了。贝加尔湖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一样,皆系典型的裂谷性湖泊。贝加尔湖自东向西南延伸达636千米,而宽度只有25~79.5千米,略呈新月形;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深度730米,而在湖中央奥利霍岛以东的最深处达1620米,为世界湖泊的最深纪录。贝加尔湖的面积约为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八位,但由于深度大,蓄水量达230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称得上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湖面海拔456米。在贝加尔湖周围,共计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每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贝加尔湖湖形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贝加尔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稳定透明(透明度达40.8米),居世界第二。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足够50亿人用上半个世纪。贝加尔湖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其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1620米。如果在这个湖底最深点把世界上4幢最高的建筑物一幢一幢地叠起来,则第4幢建筑物楼顶上的电视天线杆仍然在湖面以下58米;如果我们把高大的泰山放入湖中的最深处,则山顶距水面还有100米的距离。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且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是英文“baykal”一词的音译,俄语称之为“baukaji”。该词源出蒙古语,是由“saii”(富饶的)加“kyji”(湖泊)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因湖中盛产多种鱼类而得名。根据布里亚特人的传说,贝加尔湖被称为“贝加尔达拉伊”,意为“自然的海”。就面积而言,贝加尔湖在世界湖泊中只占第八位,不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和美洲五大湖;但若论湖水之深之洁净,则贝加尔湖举世无双。
贝加尔湖呈长椭圆形,似一镰弯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景色奇丽,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贝加尔湖在众多的俄罗斯自然景观中第一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贝加尔湖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它如画的风景为其发展从生态旅游到极致旅游提供了独特的可能性。贝加尔湖沿岸分布着130个旅游基地和休养基地,客容量可达到12000人。
贝加尔湖大量的温水海湾和其中具有异域风情的奥利洪达岛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到这里来旅游参观。再加上这里相对适宜的气候、旖旎的风光、大量的自然和考古古迹、不同种类的生物群、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休闲资源,使得贝加尔湖拥有超高的旅游休闲潜力。奥利洪达岛是6世纪—10世纪古文化的最大文化中心,被认为是萨满教的宗教中心。此处的民族传统、习俗以及独特的民族特征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屿是奥利洪达岛,长71.7千米,最宽处15千米,面积约为730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是大自然留在俄罗斯东南部伊尔库茨克州一颗璀璨的明珠。贝加尔湖长640千米,平均宽50千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它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应该指河湖的淡水)的1/5,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贝加尔湖上风景秀美、景观奇特,湖内物种丰富,是一座集丰富自然资源于一身的宝库。贝加尔湖的形状似一弯新月,故而又有“月亮湖”之称。贝加尔湖就其面积而言只居全球湖泊第九位,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据考其历史已有2500万年)。
据说,贝加尔湖的淡水足够人类喝上100年。
贝加尔湖的产生据说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起初,这条地沟深仅8千米,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淤泥填塞,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显示其形成年代。湖底有温泉喷出,还经常发生微小的地震。有336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但只有一条河——安加拉河从湖泊中流出。在冬季,湖水冻结至1米以上的厚度,历时4~5个月。但是,湖内深处的温度却始终保持不变,约3.5℃。
贝加尔湖出口的宽度大约有1000米,立于湖水出口正中央的巨大圆石称作“谢曼斯基”,当河水泛滥时,这块神奇的圆石看上去似在滚动。湖岸溪涧错落,群山环抱。湖水杂质极少,清澈无比。湖水清澈的原因据说是贝加尔湖底时常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使湖水净化,所以贝加尔湖总是清澈见底。湖水透明度竟深达40.5米,因而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贝加尔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因而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地。
湖里还有255种虾,包括有些颜色淡得近乎白色的虾。此外,贝加尔湖底还有1~15米高犹如丛林似的海绵,这在其他湖泊里是找不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龙虾就藏在这个“丛林”里。贝加尔湖有200多种端足动物和80多种扁虫,它们不仅数量多,有些种类还非常奇特引人。如最近发现的一些端足类动物呈杂色斑驳,与环境色彩混为一体;同时,还有人在湖中捕到体长达38厘米的巨扁虫。大量的钩虾等端足类动物使贝加尔湖具有“自体净化”功能,这些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和动物尸体,这也是贝加尔湖之所以能维持湖水清澈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3/4为贝加尔湖所独有,从而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如各种软体动物、海绵生物以及海豹等珍稀动物。贝加尔湖中有约50种鱼类,分属7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25种杜文鱼。另外,大马哈鱼、苗鱼、鲱型白鲑和鲟鱼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贝加尔湖特产湖鱼,即胎生贝湖鱼,属胎生贝湖鱼科,由母鱼直接产下仔鱼。
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冬季时,海豹在冰中咬开洞口来呼吸。由于海豹一般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因此人们曾认为贝加尔湖有一条地下隧道与大西洋相连。实际上,这里的海豹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冰期中逆河而上来到贝加尔湖的。
贝加尔湖两岸是针叶林覆盖的群山。山地草原植被分别为杨树、杉树和落叶树、西伯利亚松和桦树,植物种类达600多种,其中3/4是贝加尔湖地区特有品种。贝加尔湖西岸是针叶林覆盖的连绵不断的群山,有很多悬崖峭壁;东岸多为平原。由于两岸气候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就迥然不同。
在贝加尔湖湖畔森林处观赏湖光景色,会看到森林的树枝上飘动着许多丝带和布条,这是游客系上的,表达他们日后能来此重游的愿望。的确,这个蓝色的深湖是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把贝加尔湖视为“圣海”。
贝加尔湖四周陆地冰封得比湖水早得多。从10月开始,群山的峭壁就已经银装素裹,落叶松、云杉、西伯利亚杉等树木也盖满了冰雪,远远望去只见一片微微闪光的银色世界。未到11月,大部分湖面即已结冰,有的地方冰层厚达1.5米。当地人驾驶汽车和卡车在冰上打洞捕鱼。在风平浪静时冻成的冰层,就如玻璃一样透明,可以看到鱼在冰下游弋,但是大多数是起伏的大块浮冰。冰块常常迸裂,发出炮弹爆炸似的响声。
贝加尔湖畔约有40座小城镇,以前这里的居民可以取清澈纯净的湖水饮用。然而在今天,湖水业已受到工业污染,尽管如此,湖水看上去依然很清澈。在冰雪初融的5月,可以看清40米深水下的物体,而其他湖泊能看透20米深都是少见的。
到了8月,湖水转暖,冰层全部溶化,人们可以舒服地入湖畅游。湖上天气变幻莫测,一年四季都潜伏着危险。夏天的浓雾可能迫使船只突然停航,即使是风平浪静的天气,也可能随时刮起狂风,恶浪翻滚,难怪当地传说贝加尔湖是怒神的王国。
在我国古代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处于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名曰“北海”;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处于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名亦曰“北海”;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称为“于巳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改称“小海”;唐末,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刺忽部控制;到了元代,贝加尔湖又划入大元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刺不里牙惕部控制;直到清朝时期,贝加尔湖才被沙俄控制。2100多年前,汉武帝击败匈奴,然后派苏武出使匈奴以商谈和约。汉江卫律的部将打算劫走匈奴旦靼单于的母亲,与苏武一道归汉。不料事情败露,苏武亦受牵连,被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19年,拒绝了匈奴的多次高官利诱,最后回到汉都长安。这即是流传千百年的“苏武牧羊”的佳话。
苏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而是今天的贝加尔湖。我国汉代称贝加尔湖为“柏海”,元代称之为“菊海”,18世纪初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之为“白哈儿湖”;蒙古人称之为“达赖诺尔”,意为“圣海”,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称之为“圣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