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搬进实验室,能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自我体验中,掌握化学知识,体味化学的真谛,探索化学的奥妙,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探索时,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效果”这个层面上,所以,我的想法不过是让学生换一个学习场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才发现,事实远非自己所想,期间蕴含的学科思想和教学智慧都在教学相长中,这让我慢慢清晰并成长起来。具体说来,可总结为下述四个方面:
其一,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化学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性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在真实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探究,能改变过去课堂“纸上谈兵”的现象。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几年来,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以及期盼进实验室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与以往教学效果相比,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其二,将教材变成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以往教学的核心就是教材,很难想象,没有教材教师将如何开展教学。当我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探索后才发现,教材的作用就是将课程标准中概括性的语言变成一件具体的事。因此,教材是一件实现有效教学的工具,对于教材的重新编制和整合,必然成为教师合理使用教材的一种方式。
其三,将旧知变成再学习的工具。通常情况下,学完一段新知识后,教师要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特别是考试之前,复习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复习形式一般就是识、记、背和大量的习题训练。在实验探索初期,我也仍然遵循这样的模式,但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我逐渐改变了这种做法,将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融于新课题的研究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达到“懂”的目的,此亦为“学以致用”。这样做的效果是,学生不会被“题海”淹没,不会由于大量的机械训练丧失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优等生,会在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加有效的发展。即使是“后进生”,也会因为兴趣而得到潜能的开发。
其四,开发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从上述工作来看,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起点的教学改革,最终落脚点是对资源的开发。借助有效的教学资源,既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抓手,学生在感受化学应用价值的同时,获得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服务社会的愿望。可以说,良好的课程资源是综合提升学生学习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突破口。如氢能汽车的研究、猪龙河河水的检测、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知识,都变为常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走进实验室是走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