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上课,两名男生就莫名地争吵起来,全班同学都看得愣愣的,大家都觉得很突然。
我往两名男生身边一站,还未作声,俩人便停止了“战斗”,目光却似刀枪,还在激烈地交锋。
“燃烧的结果是什么?”我没有去问打架的原因,也没有做任何调解工作,只是轻轻问了一个问题。
两名男生似乎还没有走出愤怒的状态,面对我平静的语气略显愕然。
“是灭亡。”我还是用很轻的声音说道,然后走向讲台,开始教学。
这堂课的教学方式还是由实验引入,这是这学期教学的一个特点,或者由实验引入,或者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引入,或者由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引入,总之,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入学习过程。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依然像往常一样浓厚,丝毫没有受到刚才打架的影响。刚才打架的两名男生也是这样,尤其是个大的那个,这节课表现尤为积极。尽管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但是只要这两名男生有发言的欲望,我一定先把机会给他们。对于孩子,只要让他有事可做,只要给他正方向的引导,烦恼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阵风。
在做练习时,我拿着笔巡回着批阅学生已经完成的任务。走到那位瘦弱的男生面前时,我悄悄问了他一个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他回答得很好,三个条件一个没漏。“很好呀。”我一边表扬一边给他画上大大的对勾,并将他不够准确的答案作出标记,“条件具备了就可以燃烧。你能说说燃烧的结果是什么吗?”“放出热量。”男生回答。“那么对于可燃物来说,它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男生看着我,我继续说道:“是自身的毁灭。当可燃物因为燃烧照亮他人、造福人类时,它的毁灭是一种神圣,反之呢?”男生沉默了。“人也是可燃物,当怒火中烧时,该怎样灭火?”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再继续跟他交流,只是在他的练习本上写下这样几个字:降低温度——理性。
转身要离去时,我发现坐在前面的那个个大的男生正侧耳听着我们的对话,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于是我走过去,在他的本子上也写下了几个字:燃烧——灭火。
下午,几个学生拥进我的办公室,很兴奋地说:“老师,你太厉害了!打架你也能总结出化学问题,太神奇了。”我笑笑:“本来嘛,化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它本身就是研究物质的,你们说我们人类是不是物质?”“是啊!”“那么我们研究化学不就是研究我们自己吗?”
“老师,你再举个例子。”大眼睛的女生嚷道。
“那你先回答一个问题,氧气有什么用途?”
“助燃呀!”似乎问题太简单,不值得回答。
“为什么呀?”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这说明什么问题?”
“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是呀,你的作用就是由你自身的品质和才华决定的。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说道。
“啊!太对了。老师你再说一个。”
“那你说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
“原子的组成结构不同?”
“噢,老师,我知道了,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瘦高个的女生很聪颖,很快总结出答案。
“那你能想到什么道理呢?”我反问。
学生没有做声。
“大家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喜欢动手实验,有的擅长阅读分析。有的体育好,有的学习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由他自身的个性特点决定的,包括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既然有不同,就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注意自我完善。你的成长你说了算,别人是不能替代你的。是不是?”
“老师,你究竟是教化学还是教人生呀?”一个学生问道。
“这有区别吗?”我笑笑。
是呀,这有什么区别吗?天下道理同出一源,因此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感悟“法”,不正是教师应发挥的作用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