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芬 数字与爱情
陈祖芬 数字与爱情[1]
有童真就有个性,就有创新,就有文学艺术的基因。
一
这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又是一个个人隐私共享的时代。你尽可以在网络世界游走,不过,你的搜索和你的邮件,也很可能被人浏览,包括你的生活轨迹。一位网上明星,随时都可能被不相干的人下载。夸张地说,有多少网民,就有多少007。
有位青春偶像对媒体说,他的成功是用自由和隐私换来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极而言之。
本来有句话,叫做:一切尽在不言中。如今是,一切尽在搜索中。Google网站每个月处理10亿次的搜索。10亿这个数字,正好相当于席卷全球的“甲壳虫”乐队的唱片销售。有太多的人为“甲壳虫”狂,有太多的人为猫王狂,但是,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可以大声说,可以轻声说:我为搜索狂。
中国古代有个民间故事,叫《石门开》。故事里的主角,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那个神秘的山洞,只要喊一声“石门开”,那山洞就会向他打开,向他展示无穷的璀璨。现在我们用不着去爬99座山,去蹚99条河,我们只消轻轻点击鼠标,整个世界就像一座宝山那样向我们打开。
个人与世界之间,好像只剩下点击鼠标那么一点距离了。
搜索,已经成为吃饭、睡觉那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要什么点击什么,要什么获取什么。好像生活简捷得只需要点击。但是,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有多少方便就有多少压力。农耕社会的时候,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如果想与时代共舞,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充电。北京报纸有文章称现在是新求知年代,说:惟求知狂可以生存。
这两年最时尚的一个词是“与时俱进”。华尔街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2月19日的《纽约时报》,做一整版去中国投资的广告,标题上用了汉语拼音的YuShiJuJin,这组拼音直接打入英语世界,就如同在华尔街上市那样变成一支行情看涨的绩优股。
不过,“与时俱进”这个词,又好像是一位严酷的CEO。有的CEO,每年,甚至每季在公司实现10%的淘汰制。而“与时俱进”在对全体现代人实现淘汰制。人,就好像一个利用率很高的手机,得天天接到充电器上。否则,你今天不落伍,明天不落伍,后天就指不定落伍不落伍了。
今天这个世界的无冕之王是“数字”。媒体上的一个常用语是“指数”。人气指数、亲和指数、爆笑指数、惊险指数、快乐指数、悲惨指数、好看指数、爱情指数。一切都可以用指数标出。
文艺作品里,原本常有绝望的人喊出一句:爱情,爱情值几个钱?文学写的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准确。谁也不会真去算爱情值几个钱。因为事实上这是没法计算的。幸福的人说爱情是无价的,不幸的人说爱情是不值钱的,如是而已。
但是,英美两名经济学教授,访问了大约6万多人,对爱情进行了评估。我从来只知道企业上市前需要评估,房产需要评估,总之是具象的、物质的东西才能评估。可是在数字时代,情感也可以评估了。《泰晤士报》报道,今春这两位学者算出了爱情的价格——婚姻美满,相当于一年多赚10万美金;性生活美满,相当于一年多赚6万美金。
爱情,简而言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有这样的爱情短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份幸福,就有两份幸福。报上更有段英语,用数字阐述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男人会花两元钱购买他所需要的价值一元的物品。女人会花一元钱购买她根本不需要的价值两元的物品。
从来认为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是最不可捉摸最变幻无穷的,最说不尽写不尽的。如今,爱情也可以量化,也数字化了。文学怎么办?
二
古人喜欢讲“诗言志”,今人喜欢进聊天室。
今人一切追求即时服务,即时交流。打手机,发E-mail,很难看到个性的字迹记录个性的心灵。不大有人在发E-mail的时候,还去细腻地描述内心;也不大有人打手机的时候,还用双向收费的话费去情景交融地描述风景(恋人痴话除外)。三四十年前,有部好作品大家可以手抄传看。现在,有什么好东西网上下载转发,全世界都浏览了。文学经常调动的情感和艺术,譬如思念、苦恋、睹物思人、见景生情、一步三叹、欲说还休,等等,在青蛙和恐龙们看来,还不赶紧按删除键,删除,确定。数字世界,源源产生网络用语。男的叫青蛙,女的叫恐龙,SM就是傻帽,BT就是变态,GM就是国骂。网民写“我TM”就是“我他妈”,“你SM”就是“你傻帽”。当此之时,不能不惊叹数字时代对文字的消解。
网上的数字语汇,几乎可以编成词典。“1414”——意思意思,“5252”——我饿我饿,“74839”——其实不想走,“564335”——无聊时想想我。
韩国的网络新生代可爱淘的小说《那小子真帅》,开篇就写“我”整天在网上逛来逛去。文字里随处夹杂着代替文字的网络符号OO,吃惊,++,昏迷。200多万本的销量,使韩国的青少年几乎得了“那小子综合征”,然后那小子热病就传到了我国。
台湾的网络作家藤井树,人气指数一路飙升。他写《猫空爱情故事》,他坐在电脑前,“只有悸动”,“每Key一个字”,“就沦陷一次”。网络写手,不是冷面杀手。他们写作的时候也沦陷或者叫做:投入。只是往往把爱情也消解了来写。“我”等女友的电话等了一夜“,把自己往床上一摔,顺便摔去她没有打电话来的失落感。然后,我醒了之后,你知道怎么了吗?”
读者当然想知道这一夜到天亮后怎么了。
藤井树写:“没怎么了,就是天亮了而已。”
这就好像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又往床上一摔。这小子真坏。
再想想,可不,天亮了,就是天亮了而已。
不管是这小子还是那小子,他们在用数字消解文字的同时,更用文字实现了数字——不管是200万册还是多少万册,文学得到了最快捷、最广泛的认同。文学走下了神坛,成为网上交流的工具。可爱淘那小子讲的是完全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教室里的故事,藤井树这小子讲的是他自己的沦陷的故事。那小子这小子,在似乎的稀松平常中,把文学的本义诗言志,发挥到信手拈来落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痞子蔡最近一本新书叫《亦恕与珂雪》,即艺术与科学的谐音。让艺术爱上科学。我想,至少,文字已经爱上了数字。那些数字语汇、网络符号,就是文字与数字爱情的结晶。
三
计算机科学的发达,使最多的人接近了文学。还文学给大众。文学成为广大网民的日用消费品。更为很多网络写手搭起了好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那样的梦幻平台。文学的大众化也是文学的“以人为本”人性化。这种人性化,消解了科学与文学的隔膜。如同网上搜索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网上写作也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空间的转换和空间的拓展。
数字时代,数字几乎控制了天上地下,黑客帝国也是数字的帝国。电脑三个月一代,手机层出不穷地更新换代。不过,数字当然不能控制一切。可视电话1964年就诞生了,至今30年,发展极慢。为什么?因为打电话的快乐,就在于可以不穿鞋,不着装,不起床,不梳妆,不给对方看见,一句话——不可视。一边接电话,一边照样做自己。这或许是数字时代仅仅能守住的最后的隐私了。可视电话要夺去数字人最后的自由,好像要让人永远生活在镜头前。人生的不曝光指数还剩几何呢?
毕竟,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自由的思想和天真的心灵。中国内地第一个上《福布斯》封面的,是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CEO马云。这位IT英雄,他自己只会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其他一应不会了。他自称自己不I也不T。他今年39岁,不过他说“我现在也是童年”。
我想,“童年”这两个字,也许是搜索马云的关键词。一个童真的人,才有天马行空的思想,才能不I也不T地就想着创办电子网站。当初人家觉得他是傻子,是疯子,其实,他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所以他才会不怕虎地上了《福布斯》。
再想到网易创办人中国首富丁磊那张娃娃脸,想到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那张娃娃脸,尤其是比尔·盖茨,常常去肯德基,喜欢吃汉堡包,永远的稚态和永远的可掬,向世界证明,成功人士未必成熟。
控制世界的是数字,控制数字的是孩子。
孩子最接近人的本质。人类最终崇拜的,不是黑客不是政客,如何青春如何偶像,也往往是匆匆过客。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年年有一万来张选票填上:米老鼠。当然,中国人或许会选孙悟空。
在魔幻和动漫风靡全球的时代,在骑着扫把的少年拥有世界性的人气指数的时代,英国在今年7月,公布了由1200名儿童参加的一项调查:最喜欢哪部童话?结果老牌童话《灰姑娘》获第一。喜欢灰姑娘喜欢米老鼠喜欢孙悟空,都是人类的初衷。选择童真,是人类向往爱与快乐的一种印证,一种永恒。
有童真就有个性,就有创新,就有文学艺术的基因。现在有个新概念叫“25点”,意在突破上、下班的时间和空间的固定关系,释放自我。又有一个手机短信叫:爱你爱到星期八,表达一种爱到无边无际一塌糊涂的感觉。不管是25点,还是星期八,数字在这里,完全失去了数字的本质——准确性,而是代之以文学的功能——情绪化。
看来,是文学先爱上了数字,还是数字先爱上了文学,是一个先有鸡生蛋还是先有蛋生鸡的问题。
现代人如何地忙着充电,我还是要寻找我的25点。
世界如何地数字化,文学,我爱你爱到星期八。
【注释】
[1]本文作者陈祖芬生于1943年,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78年开始创作报告文学。1981年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至今。文学创作一级。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著有《陈祖芬报告文学选》、《陈祖芬报告文学二集》、《青春的证明》《、挑战与机会》、《中国牌知识分子》、《挂满问号的世界》、《又见攀钢,又见攀钢》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