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以前,医生主要按照唐代《皇帝明堂经》指定的人体经穴进行针灸治病。然而《皇帝明堂经》在唐末佚失,致使后来的针灸取穴失去了标准。为给针灸经穴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宋天圣四年(1023年),宋仁宗诏令医官王惟一铸造了著名的针灸铜人。
铜人的流落
宋天圣针灸铜人由青铜铸成,身高和青年男子相仿,体健貌美。人形为正立,两手平伸,掌心向前。铜人身上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各穴均与体内相通,外涂黄蜡,内灌水或水银,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稍差则针不能入,因而可按此试针,以供教学和考试之用。
明代针灸铜人 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重新铸造的,通高213厘米,全身共标有666个针灸穴位。正统八年(1443年)制成后,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
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宋天圣针灸铜人共有两具,一具放在朝廷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之用;另一具放在京城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百姓参观。
1126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大肆掠夺奇珍异宝。从此,两具宋天圣针灸铜人失去踪迹。
追踪铜人
专家们推测,金军入侵汴京后,宋天圣针灸铜人中的一具可能被金军掠走,另一具则可能在康王赵构登基后不久,被送归南宋朝廷。后来南宋朝廷惧于元朝的势力,又将宋天圣针灸铜人献给元朝。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诏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修复宋天圣针灸铜人。明朝建国时,宋天圣针灸铜人和《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仍然放置在三皇庙内。明正统年间,英宗诏命仿照宋天圣针灸铜人铸造一具针灸铜人,同时还仿制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明正统针灸铜人被放置在药王庙内,并一直保存到清代。明景帝时北京遭到瓦剌进犯,战乱中明正统针灸铜人头部被毁伤,直到清顺治时期才被修补完好。从此,只剩下明正统针灸铜人,而宋天圣针灸铜人则至今下落不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