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报复
一天,居住在印度卡查尔大森林的一个猎人。在上山打猎的时候,杀死了两头还在吃奶的小豹子。这下激怒了母豹,它偷偷地跟在猎人的后边,记住了他的住处,等待机会报复。两天以后,这个猎人的妻子到靠近森林的田里干活,并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正当猎人的妻子低头干活的时候,忽然听到孩子的呼喊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头豹子叼着她的孩子,飞快地向森林跑去,她拼命地又叫又追赶,也没追上。
三年过去了,那个猎人在山上打死了一头母豹,在豹穴里有两头幼豹和一个活着的男孩。仔细一辨认,这个“豹孩”就是他三年前被母豹叼走的儿子。
蜜蜂一般也是不主动螫人的,只有遭到侵害而万不得已时才以死相抗,实施报复行为。1996年的金风送爽时节,某村一养蜂人早晨把5箱蜜蜂运到村北草地上摆开,以采集秋花蜜源。巧合的是,同村一村民也赶几只山羊到此放牧,并将老山羊拴在离蜂箱不远的一棵小树上。一只小山羊撒欢蹦到一个蜂箱上,踩死了几只蜜蜂,同时惊吓了飞进飞出和在巢箱内忙忙碌碌工作的蜜蜂。蜜蜂顿生杀机,纷纷向几只小山羊发起进攻。小山羊蹦跳着、哀叫着四处逃窜,群蜂穷追不舍。很快,五箱蜜蜂倾巢而出,农田里的群众、道路上的行人、天上的飞鸟、地上的畜禽都成了蜜蜂攻击和报复的对象。
蜜蜂的报复行为属于先天就有的本能行为,这是小小昆虫在天敌众多的自然界里求得生存的一种方式。它们“群起而攻之”的秘密武器是工蜂释放出的报警信息素——由20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能迅速扩散,激起群蜂的螫刺反应,从而向入侵者发起进攻。
动物报复行为在无脊椎动物中并不多见,在进化程度较高的脊椎动物中比较突出。
1988年春,一对猫头鹰在某一农家的墙洞做窝,孵卵育雏。不料在5月9日,这家8岁的小男孩利用猫头鹰外出采食的空隙,召集邻居的几个小伙伴,将嗷嗷待哺的雏鹰掏了窝,4只雏鹰被摔死3只,1只带回家中。猫头鹰发现儿女、被盗,终日悲鸣不止,四处寻找,终于发现了雏鸟的下落。两只猫头鹰栖在这家院边的树上整日守候,伺机报复。5月17日清晨,这家主人刚走出家门,只听“扑”的一声,等候在树上的一只猫头鹰俯冲而下,迎面袭来,此人躲闪不及被啄伤右眼。
在众多的鸟类中,具有报复行为的多是具有较强攻击能力的猛禽类,如鹰、隼等。相比来说,哺乳类动物的报复行为较为常见。
大象虽然是动物园里非常受欢迎的动物,但是只要受到人类不公正的待遇,便会伺机进行报复,并且报复性很强:一名饲养员因心情不好,干活时觉得大象有点碍事,便抽打它,让其挪开。仅受了一次委屈,这头大象便记了仇,第二天当饲养员经过它的面前时,便进行了回报——用鼻子抽打饲养员的脚后跟,这位饲养员“哟”了一声,坐倒在地,从此成了瘸子。
大象智商很高,并对气味和颜色比较敏感,因此酗酒者和穿颜色鲜艳裙子的女士应尽量避免与大象亲密接触,在和大象做游戏过程中,应对大象友善,不要让其感觉到有敌意。
野生大象同样具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北约200千米的地方,一头幼象被一列行驶的火车撞倒。母象极其愤怒,它走上铁轨,拦住下一列火车,用头猛撞火车头,致使火车引擎失灵,不能行驶。
动物报复行为的力度往往与动物的进化等级成正比关系。与人类同属于灵长类的猿猴,身长140厘米,体重70千克,是一种较为凶猛的动物。1974年12月15日中午,非洲索马里某一部落的一个农民拿着棍棒追赶一只偷吃农作物的猿猴时,突然从路边又蹿出3只同伙朝这个农民猛扑过来。此后,双方援兵纷纷赶到,30位农民和400只猿猴展开了一场混战,好不容易打退了猿猴的进攻,但猿猴并不善罢甘休,第二天上午纠集500只庞大的猿猴队伍再次向农民发起袭击,结果两败俱伤。
对于鳄鱼来说,其产卵期攻击性最强。在一起惨案中,吃人的鳄鱼当时正处于产卵期,恰巧旁边有一个9岁的儿童,这让它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并发起攻击,而且由于长期没有喂食导致鳄鱼非常饥饿,才会吞食男童。每年4月到7月是鳄鱼的产卵期,是攻击性最强的时候,如果在观看鳄鱼时投击石块等物品,就会让鳄鱼产生误解,一旦有人靠近就会发生危险。
鳄鱼的前后脚位置最危险,摆头甩尾都可能给人类带来致命伤害,因此最安全的位置是鳄鱼头正前方,最安全的动作是静止不动,最忌讳大喊大叫兼乱跑乱跳。鳄鱼在水中力量巨大而且攻击性强,万一掉人池中,鳄鱼会以为是饲料而出现反射性吞噬行为。
对于猩猩来说,被欺骗会朝人吐口水。很多游客喜欢喂动物吃东西,如果你手上拿着食物老是捉弄猩猩不让它得到,后果就是一茶杯量的口水扑面而来。愤怒的猩猩吐起口水可是没完没了的。所以,不要乱喂动物吃东西。对于猛兽,更不要试图激怒它们。
动物为什么也有报复的行为呢?这还需要动物学家不断的研究才能解开这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