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何自卫
大自然中的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向植物进行侵袭,然而,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却仍然占绝对优势。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保证物种生存的防御措施。植物的防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保护植物免遭一切危险;有些则是有效地对付某些“敌人”;有些防御手段仅使“敌人”反感;而有些手段则是伤害那些企图侵害它的动物。
1970年,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原始森林中野兔横行,它们疯狂地啃食嫩芽、破坏树根,严重威胁植物的生存,人们绞尽脑汁围捕野兔,但收效不大。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野兔们集体闹起肚子,死的死,逃的逃,几个月后森林中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迹了。原来,兔子啃过的植物重新长出的芽、叶中产生了大量叫“萜烯”的化学物质,野兔吃了它,厄运就降临了。
1981年,同样的事情再度重演。美国东北部的1000万英亩橡树林,由于舞毒蛾的大量蔓延,叶子被啃得精光。可奇怪得很,第二年那里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了,橡树叶子恢复了盎然生机。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通过分析橡树叶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遭受舞毒蛾咬食之前,橡树叶子含有的单宁物质数量不多,在被咬食后却大量增加了。害虫吃了大量含有单宁物质的叶子,就会浑身不舒服,行动也变得呆滞起来。这是由于单宁和害虫胃里的蛋白质结合的结果。于是,害虫不是病死就是被鸟类吃掉。
英国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白桦树和枫树也会自卫。当它们受到害虫进攻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就能生成酚类、树脂等杀虫物质。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受害的柳树、糖槭等植物会通过散发挥发性物质,向远处的伙伴发出入侵的警报,及时通知同类做好集体自卫的准备。
生物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禾本科植物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植物,它们依靠数量来保证安全。由于它们生长快、繁殖茂盛,很少遭受牛、羊等草食动物彻底毁灭的危害。
许多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对抵抗动物侵害很有威力。当植物被触摸或被吃掉时,这种有毒物质便发挥有效的作用。如马利筋和夹竹桃,都含有强心苷,可以使咬食它们的昆虫肌肉松弛而丧命。丝兰和龙舌兰含植物类固醇,可使动物红细胞破裂。一些金合欢植物含有氰化物,能损坏细胞的呼吸作用。漆树中含漆酚,使人中毒,被称为“咬人树”。
有的植物虽不含毒素,但它们体内的某些物质却使它们成为不受动物欢迎的植物。如橡树叶子含鞣质,能与蛋白质形成一种络合物,降低了叶子的营养价值,昆虫也就不爱吃了。某些植物或苦、或酸,多数动物尝过后就不再问津。气味不佳的有毒植物,如水毒芹和烟草,草食动物闻到难闻的气味后便去别处觅食了,从而也保护了草食动物。干紫杉、万年青等植物能产生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昆虫食后,造成发育异常早日蜕皮或永葆幼虫而无法繁衍后代。
有些植物利用锐利的针、刺和荆棘等作为武器,使它们的敌人不敢接近。如豆科植物皂荚树,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不仅小孩不敢攀登,连厚皮的水牛都不敢去碰它一下。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就不敢吃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形似铁锚,硬刺四伸,刺上还有钩。兽中之王的狮子,见了它也要退避三舍。锚草的果实一旦扎人狮子的口腔、鼻孔,就不能被拔出,甚至会使狮子吃食不便而致死。
有些植物把针和毒这两种防御武器相结合,从而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蜇人荨麻就是这类植物。它的茎叶上长有带毒的刺毛,毛端尖锐,脆弱易折,当人畜或其他动物触及时,刺毛就会断人动物的皮肤射毒,疼痛难忍。
有的植物身上的毛虽然无毒,但却能阻止一些害虫的啃食和产卵。如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就会被一种锋利的钩状毛缠住,动弹不得而饿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排斥叶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抵制大豆叶蝉和蚕豆甲虫的进攻;多毛品种小麦比少毛品种更不宜叶甲虫的成虫产卵和幼虫食用。
植物分布的地理环境也决定其防御武器的形式。如生长在干燥和干旱地区的植物,一般都具有保护并帮助植物贮水的针状叶。对这些植物来说,防御动物的侵害尤为重要,因为这里缺少动物可以为食的其他植物。
还有一些植物利用拟态来保护自己。如生于非洲南部原野的番杏科的圆石草和角石草,混生于沙砾之问,植株矮小,外形酷似卵石,其色泽与纹痕与天然石头相差无几。动物不易发觉,它可以免受侵害。
植物既无神经,也无意识,它们是如何感受到害虫侵袭的?又是如何适时调整,合成对自身无害,而对害虫却有威胁的化学物质?它们又是如何发出和接收入侵警报的?这些至今还是难解的谜。
对植物自卫能力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人类通过对植物自卫能力的研究,可以模仿它们的本领,制定控制虫害的战略措施,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来获得农业生产的丰收。植物在遭受虫兽侵害后,会生产“自卫”的化学武器。难道植物也有知觉?成片的植物用同一种武器对付害虫,它们之间又是怎样“联络”,共同“约定”的?这些都有待科学家去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