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塔昂幼儿”之谜

“塔昂幼儿”之谜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化石颌骨上保留的乳齿来看,这是一个幼儿,相当于现代6岁的孩童,人们大都叫它“塔昂幼儿”。“塔昂幼儿”有许多性状与猿相似。达特显然感觉到了他的研究结果会招致什么,因此只好谨慎地将“塔昂幼儿”所代表的古人类命名成了南方古猿非洲种。一直以来,科学家怀疑“塔昂幼儿”是被美洲虎或豹等动物所杀。但10年前,伯杰博士等推测,“塔昂幼儿”是被一种猛禽所杀。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学唱过的童谣。看看我们的古人类学家吧,他们或孤身一人、或三五一队地在荒原上寻找祖先遗迹的时候,多像摇着一叶小舟的水手,默默地在自然历史的长河里溯源而上,想要找到那个最早外祖母的起点。河流难免有支流,这时候,他们往哪儿摇呢?

“塔昂幼儿”是如何打开非洲之门的?

南非有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叫约翰内斯堡。小镇的附近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这使得镇上许多人都以打石为生。镇的四周都有采石场。后来,小镇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一所名叫维瓦特斯兰的大学。这所大学的出现,给这个落后偏远的小镇带来了浓郁的现代文明气息,因而深受当地居民的敬仰。

1924年,维瓦特斯兰大学来了位年轻的教员,名叫达特。达特是澳大利亚人,曾在英国伦敦学过医学、解剖学和体质人类学,他当时是维瓦特斯兰大学医学院的年轻解剖学教授。达特早就听说约翰内斯堡有许多采石场,工人们在开采石灰石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奇怪的化石。因此,达特一到这所大学,就常到附近转悠,对那些石块特别留意。时间长了,这个小镇上的人们都知道这位有趣的先生特别爱好石头,尤其是采石场中发现的化石。

1924年夏天,工人在塔昂采石场开采石灰岩时,爆破出一个化石头骨,然后被送到了达特的手中。这个头骨上有个用锋利的东西砸开的洞,引起了达特的兴趣。从化石颌骨上保留的乳齿来看,这是一个幼儿,相当于现代6岁的孩童,人们大都叫它“塔昂幼儿”。

1925年,达特发表了有关的研究报告,使世人了解了“塔昂幼儿”——这个上百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我们的一位老祖母或老外祖母的夭折了的孩子。

“塔昂幼儿”有许多性状与猿相似。例如,他的脑子很小,容量只有大约500毫升,大小与一个大的成年大猩猩的脑子—样。按照这样的比例估计,即使他长大成人后脑量也顶多600毫升左右。此外,他的上下颌骨比人更加向前突出。但是同时,他的另一些性状却又明显地与人相似。例如,上下颔骨不像猿那样向前突出得厉害,颊齿咬合面是平的,而且犬齿小。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枕骨大孔接近颅底中央,与人类相同,而与猿类那种位置相对靠后的情况不同。因此达特推断,汤恩小孩是两足行走的,也就是说,他是人科的成员。

枕骨大孔位置

实际上,人类和猿类枕骨大孔位置上的差异反映了人类与猿类不同的行走姿势:人类两足行走,头平衡于脊柱的顶端,因而枕骨大孔位于颅底的中央;而猿类四足行走,头就向前倾,因而枕骨大孔在颅底的位置就比较靠后。

科学界因何要对达特“赶尽杀绝”?

达特的观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就像早期出现的其他新观点一样,此论一出即遭到很多人的非难和嘲笑。

在当时,由于长期以来受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偏见的影响以及受欧洲和亚洲已经发现了许多人类化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高贵的人类是不可能起源于非洲这个“黑暗大陆”的。英国解剖学界和人类学界的许多权威都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个化石不过是一种猿类化石罢了。这些人之中有两个还是达特的老师——研究北京人的史密斯和卷入“曙人”丑闻的纪斯。纪斯以脑量的大小为标准,在人与猿之间划了一条很严格的界线:脑量要达到700毫升以上才算人。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最早期的人类的特征应该是脑大,下颌和牙齿像猿才对。即人脑的发展先于人体的其他部分(此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南方古猿却有一个小脑,且牙齿像人。

另外,也因为达特事先没有请教老先生们就贸然发表文章,使那些老学究觉得面上无光,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赌气倒不要紧,却使得南方古猿的分类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况。不仅南猿在科学上得不到承认,在社会上,人们也跟着攻击达特和南猿。甚至游乐场的艺人还以南猿为蓝本,编出笑话来取悦听众。伦敦《晨报》上也以南猿为题材,写讽刺小品来挖苦达特。人们用种种手段,极尽能事,来打击达特和南猿。

以后的十多年里,人们的注意力被在我国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化石所吸引,南方古猿化石便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达特显然感觉到了他的研究结果会招致什么,因此只好谨慎地将“塔昂幼儿”所代表的古人类命名成了南方古猿非洲种。

“汤恩小孩”的死因

一直以来,科学家怀疑“塔昂幼儿”是被美洲虎或豹等动物所杀。但10年前,伯杰博士等推测,“塔昂幼儿”是被一种猛禽所杀。后来,伯杰重新阅读了一份一种名为非洲猛雕的老鹰捕杀的灵长类动物的材料后,“汤恩小孩”的死因才终于有了新的科学解释。伯杰博士分析说,老鹰很可能将“塔昂幼儿”叼到鹰巢中为食,并啄出其眼睛吃掉;最后,“塔昂幼儿”的头骨从鹰巢中掉出,200万年后才被人发现。

是谁给了南方古猿应有的“名份”?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人类学家逐渐认识到了种族主义偏见所产生的错误,终于接纳汤恩小孩化石标本是人类的祖先,而不仅仅是一种古猿这样的观点。促成人类学家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达特本人以及—位名叫罗伯特·布鲁姆的苏格兰籍古脊椎动物学家的大量工作与发现功不可没。

古语道:知音难觅,而罗伯特·布鲁姆真可谓达特的知音。在达特最艰难的时候,他却挺身而出,为南猿的地位和达特的名誉努力。1925年,就在达特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布鲁姆特意赶到约翰内斯堡去考察塔昂幼儿的头骨。他认为化石形态表明它确实是能直立行走的。但是,他又考虑到这个化石属于幼儿,担心其特征不够完整,不能充分证明南猿的地位。所以,他决心要找到一个南猿的成年个体。

1936年8月,年事已高的布鲁姆又到了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北的斯特克方丹采石场。石灰厂经理勃罗乌说,他以前曾在塔昂工作过,眼见许多与塔昂幼儿类似的化石进了石灰窑。他还告诉布鲁姆,就在斯克特方丹洞穴里也有猿类化石,这引起了布鲁姆极大的兴趣。一个星期后,当他重访旧地时,有了重大发现。勃罗乌带他去到一个有化石出现的洞穴,找到许多头骨碎片和几颗牙齿。经过细心修复,布鲁姆终于把这些化石拼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是,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南猿成年个体的头骨。而且,这个头骨与塔昂幼儿很相似。因为发现地点属于南非德兰士瓦地区,布鲁姆把它定名为“德兰士瓦南猿”,并建立一个新属:“迩人”属(又译为“更人”),“迩”意即接近。实际上,它是南方古猿属比较早的一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80高龄的布鲁姆在1947年又回到南非继续发掘。不久,他又发现了大量的南方古猿材料,其中包括几乎完整的半边骨盆,其形态又矮又宽,与现代人非常想象,明显不同于非洲大猿(即黑猩猩和大猩猩)那样狭长的形状。这样的骨盆形态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南方古猿能够两足直立行走。这些有力的证据使更多的人不得不接受南猿的存在,布鲁姆不仅为南方古猿正了名,也为达特争了一口气。

傍人粗壮种

1938年,更多的南方古猿化石在离斯特克方丹3公里远的克罗姆德莱农场被发现了,其中包括头骨片,颌骨、牙齿、臂骨、手骨和足骨。引起布鲁姆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新发现的化石明显比南方古猿非洲种更为粗壮。经过仔细地研究对比,布鲁姆在当时把这些化石定名为傍人粗壮种。不过后来的研究认为这一类化石在属—级的分类上仍然应该归入南方古猿,因此他们现在的名称是南方古猿粗壮种。

“东非人”有哪些特征?

与达特和布鲁姆在南非不断发现南方古猿的同时,英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和玛丽·利基夫妇也在东非不断地寻找着。不过,他们最初并没有达特和布鲁姆那么幸运。直到1959年7月17日,在不懈努力了近30年后,他们终于得到了报偿。

这一天,玛丽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了一个南方古猿的几乎完整的头骨和一根小腿骨。这个南方古猿的头骨特别粗壮,牙床上带着与南非的南方古猿粗壮种相似的“磨石臼齿”,但是他比其南非的“堂兄弟”更为粗壮。路易斯将这个标本命名为东非人鲍氏种,用以答谢查尔斯·鲍伊斯先生,因为查尔斯·鲍伊斯先生曾经为他们夫妇在奥杜韦峡谷和其他地区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后来的研究确定东非人实际上是南方古猿家族中的又一个新种,因而东非人这个名称现在已被废弃,相应的标本现在的名称是南方古猿鲍氏种,其生存年代被确定为175万年以前。

从1968年起,利基夫妇的儿子理查德·利基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肯尼亚的特卡纳湖以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许多保存很好的相当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其中有的与坦桑尼亚奥杜韦发现的南方古猿鲍氏种非常相像。从这些骨头的大小可以推测,雄性身高可超过1.5米,而雌性几乎不到1.22米;这就是说,南方古猿的维性比雌性大得多,雄性的体重几乎是雌性的两倍!这种雌雄身体在身材上的巨大差别现象称为性双型,这种现象今天仍然可以在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上的狒狒种群中看到。性双型在一夫一妻的单配制物种中不存在。而总是与一夫多妻的多配制相联系,是雄性之间互相竞争以争夺雌性的一种适应。

从塔昂幼到东非人及其后续的发现,人类对自身的进化历史在逐渐地推长,而且几乎使人确信,最初的人类还是起源于非洲。可是不久,腊玛古猿的出现对此又提质疑,并且把我们最早的老祖母或外祖母的“生日”向前推了好远。

奥莫河谷的化石

从1967年开始,美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豪鄂尔领导一个发掘队到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发掘,发现了大量的人科化石。这些化石明显地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年代在大约300万年前的与南方古猿非洲种相似,而年代为大约200万年前的则与南方古猿鲍氏种相似。

所有南方古猿可以分为哪3个类型?

到目前为止,在南非的5个地点共发现了70多个南方古猿的化石,他们曾经被定过4个属名、6个种名。随着发现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其中许多不适当的种属名称都被废弃了,现在所有南方古猿大概可以分作3个类型。其一就是阿法种南猿,他出现在距今370万年到300万年前;其一是非洲种南猿,最早发现的南方古猿塔昂幼儿就是这个种属的代表,这类南猿身躯比较小,因此又叫“纤细型南猿”,他们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其三便是粗壮型南猿,出现在距今220万年前,个头粗大的南猿又分为南非和东非两种地方种,“东非人”就属于后者。

这3种类型也是南猿进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阿法种南猿是最原始的种类,进而演变为纤细型南猿。接着又产生了分化,一部分南猿形体逐渐长大,成为粗壮型南猿。他们是素食者,后来由于环境发生变化,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因此逐步走向灭亡。而另外一些进步的纤细型南猿随外界变化而发展,除了植物以外,他们学会了吃肉食,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渐渐地,这类猿便走上了进化为人的康庄大道。“能人”就是它们的后代。

南方古猿是人类进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开始摆脱动物的一些习性,逐渐朝着人的方向迈进。正因为处在这么一个非常时期,所以,南猿身上还有许多类似猿的地方,这是无可否认的。然而,没有这个过渡,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人。南猿是最接近古猿的人,因此被叫作“猿人”。

“磨石臼齿”

从牙齿构造看,无论是非洲种还是粗壮种的南方古猿都与现代的非洲大猿有明显的差别。现代非洲大猿齿尖尖锐,适合于吃相对较软的果子和其他食物,南方古猿的颊齿则有平的研磨画,显示出对取食比较坚硬食物(例如硬的水果和硬壳果)的适应。粗壮型南方古猿的臼齿尤其硕大,而且他们还具有粗大的睑以及强大的肌肉附着痕迹,这些特征暗示他们所吃的食物特别坚硬,因此这样的牙齿被形象地称为“磨石臼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