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米”有益也有害

“纳米”有益也有害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3月“翻船”的“纳米无油烟锅”就是典型的实例。“纳米颗粒安全吗?”从上面的分析和事实可以看出,纳米材料及产品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危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是否就成为“纳米消费者”,还值得考虑。他说,纳米材料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虚伪的炒作。国家今后将逐步建立起纳米产品的市场准人和技术标准体系,以确保纳米产品市场的纯洁性和安全性。

“你可以得到一切保护,但鼻子和脸上却不会有白色的道道。”澳大利亚高级香粉技术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的休·道金斯说。

原来,这家公司在2004年发明了“锌净霜”(Zinclear)——种半透明的氧化锌防晒霜,所用的纳米颗粒和当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菌一样大。

而LOreal(欧莱雅)公司在他们生产的各种美容膏中,也使用纳米颗粒,从而使化妆品中的滋补成分能够深人皮肤。

体育用品生产商威尔森,则利用纳米技术生产网球球体,使其生产的“双芯”牌网球的运动寿命延长了1倍。

……总之,人类头发直径的1/80 000——1纳米,这个不起眼的“小不点”,近年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大明星”。

现在,在化妆品、纺织品、涂料、抗菌材料和体育用品等许多方面,都可以找到纳米材料或技术的踪迹。不少厂家和商家,也以“纳米”为卖点招徕顾客,其中不乏骗局。2007年3月“翻船”的“纳米无油烟锅”就是典型的实例。但是,这些产品——尤其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产品,是否对人体有害呢?对其他生物体和环境是安全的吗?

“纳米颗粒安全吗?”其实,早在2003年,科学家们就开始对纳米技术公开诘问:“纳米”是否正朝着一个可笑的、和我们“造福人类”相反的结局迈进?

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诘问呢?原来,纳米颗粒的活动方式非常古怪和难以预料。因为在纳米层次上,量子物理学可以取代一切——而日常生活中的牛顿物理学则不再居于统治地位。“那样大小的颗粒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到哪里,”2003年春天,发布报告警告“纳米毒素”的技术政策集团ETC执行总裁帕特·穆尼说,“它们可以穿透整个免疫系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骨髓。”

2004年,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皇家工程学院组成的调查小组的报告,也对纳米的安全性发出预警:“游离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管可能会穿透细胞,产生毒性。”

英国王子查尔斯也对纳米技术“说三道四”。2004年7月11日,他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文章,首先是欢迎人类发明和创造了纳米技术,是人类创造力的成功,然后话锋一转——警告这一技术可能对人类带来危害。

查尔斯说这话,是不是已经有了某种关于纳米技术可能有害人类的证据呢?从他的文章来看并没有,只是一种担心。而最有力的证据是拿20世纪60年代曾广泛使用的一种药物“反应停”来做类比。他说,以“反应停灾难”为例,假如纳米技术不造成相似的混乱才令人吃惊——除非进行适宜的管理和谨慎从事。言下之意是,正如当初并没有彻底弄清反应停的药理作用,就盲目地用于孕妇以制止早期妊娠反应一样,结果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畸形儿诞生。如果在广泛使用纳米技术前,不进行谨慎的观察和论证,就有可能造成类似反应停一样的灾难。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纳米的危害,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使它成为类似氟里昂或干洗剂之类的化学品了。”莱斯大学环境工程师梅森·汤姆逊在2004年说。

由于大家对“纳米”的担心,美国国家环保局在2005年宣布,他们已经向12所大学拨款400万美元,用于开展纳米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研究。重点研究以下“五大安全问题”:

许多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含有纳米材料的化妆品,会被皮肤吸收和使皮肤中毒吗?

纳米材料进入饮用水有什么后果?

纳米材料对操作者肺部组织有什么影响,以及在通风道中纳米颗粒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已经变成海洋或者淡水水域沉淀物的纳米颗粒,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在什么条件下,纳米颗粒可能被吸收或者污染环境?

那么,纳米技术及产品是否真的有害呢?只能“用事实说话”。

2004年,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科学家邱文兰(Chiu-Wing Lam)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碳纳米管喷到老鼠的肺里,结果他们在老鼠的肺部发现了许多肉芽肿和小结节中毒症状。在休斯敦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纳米巴基球可以黏合到诸如萘等污染物上,降低污染物的中和速度,并极大地拓展环境中毒素的传播范围。

中国著名纳米科学专家白春礼院士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任何技术都是有两面性的,纳米技术也可能同样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是,在发展纳米技术的同时,同步开展其安全性的研究,使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人们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效应之前,就已经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从上面的分析和事实可以看出,纳米材料及产品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危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是否就成为“纳米消费者”,还值得考虑。

是的,科学洪流减轻了“旱情”,但泥沙俱下,甚至可能引起新的“旱情”。

有鉴于此,我国首批纳米材料标准——包括《纳米材料术语》等七项国家标准,已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

几年以前,国家标准委员会主任李中海点出了“纳米市场”出现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他说,纳米材料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虚伪的炒作。一些商家玩弄“纳米技术戏法”,鱼目混珠的“纳米产品”一哄而上,让消费者真伪难辨。国家今后将逐步建立起纳米产品的市场准人和技术标准体系,以确保纳米产品市场的纯洁性和安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