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彻全世界的列克星敦枪声之谜
隔着大西洋和英国遥遥相对的美国,最初是英国的殖民地。1606年的圣诞节,有个叫克里斯托弗·纽波特的英国人率领3艘船和120名移民,沿着当年哥伦布走过的航线向美洲进发。到1607年初,他们在詹姆士河口建立了第一个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13年后,一批流亡在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为了逃避本国政府的迫害,搭乘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船,来到了北美。他们以波士顿为中心,又建立了一个殖民地马萨诸塞。当时这个地方天气寒冷、一片荒凉。新来的移民们赤手空拳,缺衣少粮,大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严寒、饥饿的冬天,在荒漠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这以后的100多年中,英国人在北美一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德艾兰、纽约、新泽西、特拉华、新罕布什尔、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乔治亚。这13个殖民地都由英国人管理。到了18世纪后半期,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加深了。殖民地的居民,无论是普通的工人、农民,还是商人、产业主和知识分子,都对英国人的蛮横和压榨愤愤不平;英国人禁止殖民地的毛呢在产地以外出售;英国人对输入英国的殖民地食粮征收各种附加税;
英国人和法国人打仗,却要在殖民地增加税收;
英国人发布“印花税法”,报刊、小册子、证件、票据、广告等印刷品都要交印花税;
这一切,是多么不平等啊!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感到只有起来反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才是出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经济利益,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于是,“自由之子社”、“通讯委员会”等秘密组织在各地相继出现了;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甚至武装反抗的事件一起接着一起。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当日清晨,一队英军,在黑夜的笼罩下悄悄的出发。夜是那样的深沉,康科德公路伪两侧听不到人声,只有间或的犬声和谁不小心的咳嗽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随着部队的行进,离波士顿27公里的康科德兵火库不远了。士兵们的心更紧张了,谁也不敢大意,抓着枪的手也禁不住流汗。4月19日拂晓,这队英国军队到达了列克星敦。迎接他们的是乒乓的枪声,早已埋伏在公路商侧的兵民耐不住心头的怒火,面对来袭击他们军火库和来逮捕他们的领导沙弥尔阿姆斯和约翰柯克的侵略军。手枪、机枪一齐把子弹射向敌人。一场遭遇战便拉开了序幕。当天上午英军勉强到达康科德。但早已看不到什么军火了。而兵民们还在猛列的攻击。英国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溃不成军被打死打伤近三百多人。
英军头头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是列克星敦的民兵。他十分惊讶:这些民兵怎么这样快就知道了英军要来讨伐呢?他哪里知道,“通讯委员会”的侦察人员得到情报后,早已飞马急驰把消息报告给了列克星敦的民兵。列克星敦是通往康科德的必经之路,这两个地方的民兵已经联合起来了。
史密斯下令开火,民兵们立刻还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教的上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仗,由这个英雄的小村庄民兵们打响了!几分钟以后,枪声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加上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有8位战士献出了生命。
史密斯初战得手,非常得意。他指挥英军进入村庄,大肆搜捕,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革命者。这伙殖民军又集合起来,直奔康科德。
康科德镇外有一条河,地势比较险要。英军到了镇口,只见家家关门闭户,镇上十分清静。史密斯猜测军火可能已经分散转移了,就下令搜查。士兵们跑遍了全镇,结果,除了糟蹋了仓库里的一些面粉,砸坏了3个铁炮的炮栓,放火烧了一堆木汤匙以外,一无所获。史密斯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
就在他下令返回波士顿的时候,镇外传来一阵喊杀声,喊声中还夹杂着清脆的枪声。原来,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经聚集在一起,向这里奔来。民兵们的行动这样迅速,后来人们把他们叫做“1分钟人”(意思是1分钟就能集合起来)。上午9点多钟,三四百名“1分钟人”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四面八方,从篱笆后面、灌木丛中、房屋顶上,射出了一排排枪弹,打得英军措手不及,不断有人中弹倒地。当英军举枪还击的时候,却找不到民兵们的人影。因为民兵在树林里边走边打,能主动出击,而不被敌人发觉。英军狼狈逃到了列克星敦。在这里,每一间房屋,每一堵墙,都是复仇者的掩体,英军再次受到这个小村庄民兵的阻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的败兵救出了包围圈。这一仗,英军死伤240多人。剩下的人不仅弹药耗尽,而且饿得厉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3次,两颗子弹穿透了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身穿红色制服的英国军人,历来是不可一世的,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被武装的民兵打得落花流水。
列克星教和康科德的战斗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正是这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拉开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帷幕,也大大激起了美国殖民地人民的爱国热情。面对英国侵略军;各地群众纷纷拿起武器组成民兵队伍。在人民革命风暴急剧发展的形势下,经过六年半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打败英国军队,于1783年11月3日,英国不得不承认美国独立,被迫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联大厦,也就是万国宫里的阿拉巴马厅签字,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万国宫位于日内瓦东部的莱蓬湖畔的一座小丘上。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遥遥相对,这里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理想的办公地方。现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也即称联合国欧洲总部就设在此。
这座著名的建筑由四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即中央的大会厅,北侧的图书馆和1973年新建的万国宫新楼,及南侧的理事会厅。包括阿里安纳花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大会厅共6层,仅座位就有1800多个。最有特色的要算理事会厅了,这里装饰富丽堂皇,在墙壁上绘有关于正义、和平、力量、法律和智慧的浮雕。最有名的一幅就是横穿了整个天花板。绘制了宇宙中5个巨人,他们5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用来象征着地球五大洲人民团结友爱。在这里还留下许多历史的痕迹。1955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同年美苏法英四国首脑会议等等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现在这里是日内瓦市接待外宾的场所。主楼的北侧也是一幢6层的大楼,即联合国图书馆,收有图书71.6万多册和各国的各种期刊达10万种。馆内还设有国际联盟展览馆,展出国际联盟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走过去就是面积达38万平方米新楼。它的前楼是座4层高的会议厅大楼,在里面设有10个有同声传译设备的会议厅,其中有一个议会厅被命名为“瑞士厅”,这是对瑞士联邦政府在筹建这座大楼时提供赠款的纪念。
万国宫是联合国许多机构的所在地,也是举行重要国际会议的中心。每年这里有五六千代表和职工在工作。而且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游客也终年络绎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