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物质的形成和构成。多年来,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究其本源是动植物(主要是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以及地球化学作用下分解和合成的一类天然有机大分子聚合物。这种新形成的聚合物含有丰富的羧基、羟基、酚羟基、甲氧基、碳基、胺基、烯醇基、醌基、醇羟基等多种功能基因集团。有着物理方面的吸附、渗透、光敏、胶体特征、表面活性、离子交换等作用;化学方面的络合、螯合、氧化、硝化、磺化、氯化等作用;生理生化方面的促进植物光合、呼吸,促进生长、生根、结实,提高抗干旱,抗寒冷等抗逆性,提高多种酶活性,改善品质,促进叶绿素合成,减少硝酸盐含量,促进微量元素吸收,提高代谢水平;环保方面的增加土壤肥力,维护土壤结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减少沙化,减少土壤中有毒物质,改良土壤,保持水体清洁,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繁殖种群多样,保持土壤缓冲力与保水性,维护环境中的碳素循环等。腐植酸因生物活性高,不同于一般化合物,所以各方面的作用突出。这一点在曾宪成、冯元琦《中国腐植酸产业五十年回顾》已阐述得很详尽。对于腐植酸材料来源,有非再生资源的泥炭、褐煤、风化煤等和再生资源的农林植物秸秆枝干与动物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等。20世纪兴起的发酵腐植酸为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我国煤炭腐植酸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泥炭约为125亿吨,占世界的4.79%,褐煤约为1265亿吨,占世界的4.82%,风化煤约为1000亿吨,占世界的9.3%,总共储量排名世界第五位。每年可再生的农作物秸秆约有7亿多吨,农林林下产品和加工剩余物约3亿多吨,还有大量的畜禽粪便,这些都是大腐植酸产业构成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