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变红的湖水
清澈的湖水突然间变成鲜红色,又突然间消失,这是怎么产生的?茫茫的湖面告诉将告诉我们什么答案?
羌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位于四川岷江上游的茂县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平均海拔高达2000米,在崇山峻岭之间散布着众多的美丽湖泊,当地人称之为“海子”。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白石海子位于叠溪镇松坪沟,距茂县城关90公里,是岷江上游的堰塞湖。
2001年7月12日上午9时,茂县叠溪松坪沟管理局副局长潘芝成在白石海子边突然发现一向清澈透明的湖面出现了几缕红色的水带,宛如血丝在蔓延。原来清晰的红色丝絮状水体也逐渐散开,最后整个湖面都成了鲜红的。很快,消息在周围引起了极大震动。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专家们对海子不同部位的湖水进行了抽样化验。在化验中他们发现湖水有机质含量非常高,却没有发现反映地壳异常变化的化学物质。茂县疾控中心的技术人员紧急介入,对白石海子的水质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整个水源基本上符合饮水标准,对人畜都没危害。
专家对白石海子的水文环境调查后发现,海子的入口处水质清澈见底,和发红的湖水形成了一条明显分界线。但湖水并非一直都是红色的。早晨湖水清澈透明,随着日照增强气温升高,颜色也逐渐变红。到了下午,湖水又会逐渐恢复清澈。而且即便在最红的时候,湖水也并不是通体变红,而只是表层湖水呈红色。不仅如此,让专家们感到费解的是,湖水发红也不是从固定的一个点逐渐向四周扩散,而是随着水流、风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一场虚惊就这样平息了,可是这红色微生物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风光秀丽的白石海子?
正当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时,白石海子的血红色又突然神秘消失了,在之后两年时间里再没出现过。就在人们以为谜团将永远难解时,神秘红色微生物于2004年8月又再次出现在白石海子。水生所专家对白石海子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后,他们认为在淡水湖泊出现这种现象极为罕见。那么,这种红色的微生物究竟是什么?从叠溪海子的水质和环境来看,他们初步认为这种红色水生生物很可能是一种叫血球藻的微型藻类。
血球藻是绿藻类中的一种单细胞的微型藻类,其特点是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虾青素,由于这种色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用于商业化生产。如果这种藻类就悬血球藻,这对叠溪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随着进一步观察,一专家们发现这种藻类运动速度非常快,而这种特性是血球藻所不具备的。
那么它究竟是血球藻吗?在高倍显微镜下这种引起轩然大波的神秘微生物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这种微型藻类的细胞核呈紫红色,在其身后拖着一条尾巴样东西。它确实不是血球藻,而是微生藻类的另外一种——甲藻。甲藻是很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具有植物和动物的双重习性,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光合植物,它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够把无机碳变成有机营养,这完全符合植物的生物特性。但它却又长有鞭毛,也就是那个尾巴样东西,它能感受一些环境的刺激,可以游动,所以动物学家把它看成是动物。
正是由于甲藻这种独特的生物特性,所以它们在光线充足时就大量聚集到湖面,在阳光下摄取了足够营养后又会迅速游回湖底。通常微生藻类在一个水体里大规模的爆发,或多或少和当地环境污染有关。为什么甲藻只在2001年和2004年出现呢?专家发现,在2001年和2004年这两年当地气候有个共同特点,整个茂县地区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少雨,导致湖水水位急剧下降和水流减缓。正是这些原因给甲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白石海子湖水变红之谜一步步露出了真相。如今,当地的村民们早已消除了对湖水变红的恐惧,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