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河——尼罗河
尼罗河像一条长长的丝带,蜿蜒数千里,穿过赤道沼泽与丛林,横越炎热干燥的沙漠。肥沃的河水孕育了世界上一大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沿河居民赖以为生的命脉。
6000多年以来,尼罗河给一个以荒凉贫瘠的沙漠为主的国家带来勃勃生机。在古埃及人眼里,它是再生与永存的象征,河边满布各种名胜奇观,令人浮想联翩。古埃及人视尼罗河为他们所独有,但这条缎带般的大河并不仅仅流经这个国家,它发源于非洲中部,经过漫长旅程,最后流入地中海,流程达6670公里。
尼罗河有好几条源流,最远的源流名为卡盖拉河,发源于蒲隆地,流入维多利亚湖。尼罗河起始于乌干达金贾附近,然后注入基奥加湖。从此处开始的一段称为维多利亚尼罗河,流经沼泽植被,从卡巴莱格(默奇森)瀑布上夺崖而下、一泻千里,随后进入艾伯特湖。从此处流至尼穆莱的一段称为艾伯特尼罗河。河水流入苏丹之后,叫白尼罗河,最终流过萝德沼泽,那里漂浮着结成大块的纸莎草茎、凤眼蓝和水草,长约400里,宽约320里。由东南流来的一支称为青尼罗河,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湍急的河水在喀土穆汇人白尼罗河。只见灰蓝色的水与白尼罗河灰白色的水交汇,异常壮观。
在苏丹往北大约320公里处,源自埃塞俄比亚的阿特巴拉河亦与尼罗河汇合。尼罗河浇灌了非洲大陆几达1/10的土地,最后经埃及奔向大海。它首先经过卡塔拉克特,形成一连串急流,这段水流湍急,从这里至纳赛尔水库不能通航。该水库南阿思温大水坝截流而成。尼罗河到达埃及后就成为滨河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及交通要道。
古埃及时期,每逢仲夏和初秋,尼罗河就会泛滥,洪水过后留下肥沃的淤泥,农业得以发展。古埃及人可能是灌溉农田的先驱,他们沿着泛滥平原筑起土坡,分隔成一排排蓄水池,以蓄水数周;待河水退却,池水缓缓排出,留下肥沃的淤泥,可以种植农作物。现在尼罗河水由一组大坝及灌溉系统控制,其中著名的有阿斯旺大水坝,横跨两岸的坝顶近4公里,底部厚980公尺,高110公尺。现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灌溉,但没有了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那些曾经令尼罗河河谷变得肥沃的淤泥会在纳赛尔水库底大量沉积。
尼罗河有许多神话传说,主宰它的神叫做哈皮,掌管粮食和鱼。哈皮住在阿思温山脉下一个地洞里,由许多巨蛇护卫,它每年从一个无底罐倒出洪水。古埃及人每年都举行献祭仪式,以确保哈皮倾侧无底罐的角度得当。角度过大,土地会完全淹没,角度太小,则会造成旱灾,继而闹饥荒。罗马梵蒂冈博物馆里放着一座哈皮雕像,围着它的还有它的6个孩子,身高一腕尺。这尊哈皮雕像代表古代一种信仰:如果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达不到这些孩子高度的总和,即16腕尺(约7.5公尺)高,就会歉收,饥荒随之而来。
奥西里斯神的生、死、再生的神话反映耕作与收获这种周年循环的重要性。据说,他一直统治埃及。有一天,他恶毒的兄弟塞特谋害他,将他的尸体剁碎,扔到全国各地,奥西里斯的妻子爱色斯一路追寻这些尸体残块,然后重新拼接,使她的丈夫复生。他们生了一子以后,奥西里斯离开了人间,当上阴间的君王。这个故事具有象征意义,奥西里斯代表尼罗河,爱色斯代表土地,他们的联姻是水土之交汇,带来收成。塞特代表沙漠热风,蒸发河水。奥西里斯遇害时,河水干涸;爱色斯找到奥西里斯的尸体并使之复生时,河水则开始泛滥;当奥西里斯向爱色斯授精,产生新生命和希望时,河水溢过两岸,给田野带来肥沃的养分。
尚武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世纪统治埃及66年,他可能就是圣经《出埃及记》中那个法老。现在埃及残存的庙孛几乎有一半是他下旨建造的,其中有许多是用来颂扬他从赫梯人手中夺回埃及的亚洲帝国。但是,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要算在岩石上雕琢出来的庙宇阿布辛拜勒。
沿着尼罗河还留下了拉美西斯许多遗迹,在底比斯古都的四周有许多,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庙宇之一——凯尔奈克奉祀底比斯之神,即公羊头的阿蒙,庙宇遗迹占地达两公顷。此外,还有狮身人面像、神殿、庙宇和一个圣湖。紧挨凯尔奈克的是卢克索,也是奉祀阿蒙的。卢克索尼罗河的对面,称为帝王谷。这里埋葬了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年至前1342年)的许多法老。埃及最著名的基沙大金字塔就坐落在开罗附近,紧靠尼罗河三角洲。
现在,尼罗河两岸的农耕、渔业及其他日常活动证实了古代那种生存节奏,从法老时代以来很少改变,丰收与饥荒、生与死,就这样周而复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