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多拉多黄金国
寻求宝藏的人们一定梦想找到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以求一夜暴富,这种心理使得世世代代的寻宝者为了传说中的宝藏而孜孜以求,然而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地方吗?真的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吗?
世界上真的有一个黄金国,类似南美洲传说中的埃尔多拉多。到目前为止,那里出产了三万五千多吨黄金,而金矿仍采之不竭。这个特殊的地方称为“金新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东面和西南面,形成一个宽阔的弧形地带,绵延约三百英里。全世界的黄金年产量,四分之三出自这里。根据1971年订定的黄金官价计算,这里生产的黄金总值超过四百七十亿美元,还有价值数以亿元计的黄金尚未开采出来。1886年以前,人们连做梦也想不到,世界上会有这么大的宝藏。
谜题之一:黄金开采之谜
约翰内斯堡的郊野都是起伏不平的稀树干草原。根据地质学家的解释,约在二十六亿年前,这里原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内陆海,有几条湍急的河流注入。河水冲蚀了邻近山区含金的砾石,把水中的矿物质带到湖岸,然后在那里沉积起来。河水的分选作用,使含金的砾石最先沉积,然后到较轻的泥沙。经过亿万年后,沉积物慢慢压缩成为岩石。在火山活动时期,数百英尺厚的熔岩倾泻在这些沉积岩上。随后又出现多雨的时期,高涨的河水又把更多含金的沉积物带到古盆地中,在熔岩上沉积成一个新层聚。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几次后,就造成一个地层夹心饼,里面有窄窄的含金“矿脉”夹在熔岩层与沉积岩层之间,厚度由一英寸至二十英尺不等。
地球历史较晚近期间,该区曾发生强烈地震活动,使含金矿脉的岩石隆起、扭曲、断裂;一部分升高三百英尺,其他部分则下陷达五百英尺。今天在开采一个金矿时,本来进展很顺利,但矿脉竟会突然中断,原因就是如此。
直至19世纪后期,世界黄金大半产自美国加州及澳洲新南威尔士,两地先后在1849和1851年发现大金矿。1886年3月,在今天称为约翰内斯堡的那个拓民地五英里外,一位孀居的农场主人雇用两名临时工哈里逊和沃克替她扩建房子。虽然事情经过无人详知,但他们可能在一块露头岩上掘取建屋基石时,发现一些东西引起好奇心,于是把一块岩石敲得粉碎,拿去淘洗,竟淘出黄金!这两个无名小卒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金矿脉。因此引起淘金热潮。哈里逊把他的所有权以五十美元卖掉,跑进腹地继续勘探。据说他被狮子吃掉了。沃克则以一千五百美元的代价卖掉所有权,但到了1924年,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今天在那里工作的人,跟往日风尘仆仆、骑着驴子、手执凿子和铁锹的淘金者大不相同,他们都是受过高深教育的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及采矿工程师,有一群企业家支持,拥有数以百万美元计的经费。如果他们认为某地区蕴藏量丰富,就进行岩芯钻探。这项工程费用昂贵,单单钻一个孔,就要花二十万美元。如果钻出来的岩芯样本显示开采矿脉合乎经济原则,就会挖掘矿井。
新矿场——“西深坑道”,位于约翰内斯堡以西四十三英里。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开采金矿的冒险事业之一。估计可以开采六十年,产量价值高达十七亿美元,足够一个大国的国库储备。这个庞大的企业,在1958年开始挖掘矿井,雇用一万五千名工人。
这项采矿工程非常浩大。完成后,矿坑深入地下一万二千五百英尺,比前人开采过的金矿都深。每天要从含水层抽出约二亿六千万加仑水,每开采一吨岩石出地面,必须把数倍的空气灌回地底。
热度一直是深矿的大障碍。在地底下,每下降一百八十英尺,温度就会增加大约华氏一度。这就证明在地球内部深处有岩石覆层的巨大压力,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热效应。在地下一万二千五百英尺深处,岩石温度升至华氏一百三十五度。由于需要在岩石上不停洒水,以免闷塞肺部的致命尘埃到处飞扬,所以里头的湿度极难忍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深坑道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其冷却能量等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各大楼调节系统的五倍,可以把矿坑的最髙温度保持在勉强可以忍受的华氏八十五度。
参观这个矿坑首先要乘一个有三层的“笼子”下去。笼子每次能容纳一百二十人,每分钟下降三千英尺。这样的下降好像落下无底深渊,令人耳聋心悸。笼子终于减慢速度,然后停下来。这时已深入地下六千六百英尺。在这里改乘另一个笼子,再下降至一万英尺。斜井从这里开始,深入至一万一千四百英尺。然后是另一个竖井,直达一万二千五百英尺。
目前正开凿矿井至“碳导脉”,一个通常不会厚过两英尺的矿层。碳导脉是蕴藏量最丰富的金矿层之一。大多数含金矿石,只像灰色的岩石,外面看不到黄金,但碳导脉不同,常可见到金粒斑斑。要开采这个薄薄的矿层,必须钻入三十六英尺厚的无用岩石,把岩石炸开,然后移开碎石。每得一盎司黄金,必须把约两吨重的石头运到地面上。
怎样从大堆的石头中,把这么微量的黄金拣出来?首先把矿石碾成滑石粉一样碎,加进氰化物溶液。氰化物溶解了黄金,黄金随溶液流走。然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和过滤程序,从氰化物溶液中提取黄金。很多金矿矿层里,还蕴藏丰富的铀矿。遇到这种情况,提取黄金后,就把剩下的残渣送到提炼铀矿的工厂去。南非自从1952年第一家炼铀厂成立以来,已出产了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氧化铀。
提取矿物质后,就把剩下的废物(粉石溶液)倒进一个一百英亩或更大的地区里。粉石废物层干涸后,就造一座梯形护土墙,再铺上另一层废料。这样一层一层加上去,逐渐筑成一个大丘,活像金字塔。最近采矿公司已开始在废料堆上种植草木,使本来平坦的特兰斯瓦尔平原多了不少翠冈。
金矿提炼厂生产的黄金,纯度约为百分之八十九。最后的提炼过程,在兰德炼金厂进行。该厂设于求密斯顿郊区,厂内一条金光灿烂的溶金流,日以继夜地由坩埚倒进四百盎司的铸模里,纯度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六。近年年产量超过一亿美元。
处理如此贵重的产品,是不容浪费的,因此专家用电力除尘器从废气中提取黄金。旧坩埚也被碾碎,旧提炼厂的地板,甚至工人的衣物,都经过特别处理,从中提取所含的黄金。
兰德炼金厂的产品是金锭,重二十五磅,装在如鞋盒般的板条小木箱里。每箱两块。这些箱子定期运往南非储备银行,然后运到伦敦黄金市场去。最后黄金不是由各国的中央银行购去,就是由商人买去。除制造金饰和镶牙外,黄金也有工业用途。
各国政府买人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黄金,为的只是把它们放进地下保管库中,这似乎令人啼笑皆非。传统上,国家货币的稳定都要靠黄金支持。国际货币专家至今还没发现比黄金更方便的东西,可以用作各国货币价值的共同本位。只要这个情况一日不变,人类就会继续深入地底寻找黄金。
谜题之二:黄金国之谜
人类自发现黄金以来,便一直为之着迷。原因之一是黄金罕有,世界目前的总开采量不过十万吨;而且黄金恒久不变,既不受侵蚀,也不会失去光辉。因此黄金向来受帝王喜爱,亦是财富的象征。黄金既然与无法想像的巨大财富有关,当然会在现实与故事中占重要地位,而且还蒙上神话色彩。有关埃尔多拉多黄金国的传说可说是最具吸引力的,相传那里连炊具也是黄金打造的,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到南美洲去寻找,四百多年来,冒险家踏遍南美洲的峻岭丛林,搜寻传说中的埃尔多拉多黄金国,都徒劳无功,因为从未有过这个地方。然而关于这个宝地的故事,吸引力依然不减。
黄金国跟大多数神话一样,有一些事实根据,而且可追溯的年代也颇准确。哥伦布于1493年发现新大陆回去后,声称曾亲见那里丰富的黄金,自此便在欧洲掀起寻金热。在五十年间,西班牙征服者把墨西哥阿兹泰克人和秘鲁印卡人所收藏的大批黄金抢掠殆尽。在欧洲,凡目睹满载黄金制品、金锭(很多金器在付运前都溶为金锭)与宝石的船只卸下货物的人,都会深信新大陆蕴藏大量财富,只待他们去取。征服者发横财的故事时有所闻,例如1530年,皮萨罗绑架了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华尔柏,勒索一房间金银做赎金,终于得偿所愿。
1539年,西班牙人人侵穆伊斯卡人的领土,建立波哥大城,他们闻说在瓜塔维塔湖以北曾举行穆伊斯卡新皇接位大典,有人还说见过最后一次大典的人还在人世。大典在黎明举行,以便新皇与随从可向太阳神致祭。在规定的时刻,新皇全身赤裸涂满金粉,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人(即埃尔多拉多)。他登上木筏,臣下在他脚边摆放黄金翡翠,让他献给太阳神。四名赤裸但不戴金冠、手链和珠宝的族长,每人捧着祭品,与皇帝同乘木筏到湖心,然后升起旗帜,以示肃静,最后把祭品抛进湖里。
西班牙人对这么多唾手可得的财宝垂涎不已。1545年,有人曾在瓜塔维塔湖进行挖捞,但一无所获。西班牙人并未灰心,1580年波哥大商人塞普尔韦达命八千名印第安人将湖水排干。他下令在湖岸挖了一条今天仍可看到的大沟,把湖水排人沟里,使水位骤降约十八公尺,导致决提,淹死大批劳工。不过这名商人也算有点收获,从湖里挖到一副金胸铠,以及大如鸡蛋的绿宝石,他都献给了西班牙国王。
一个世纪后,黄金国故事经辗转相传,已变了样。地点也改了,先是在奥诺科河下游,后来又变为距瓜塔维塔湖二千四百公里的亚马逊。英国人雷利·福西特,西班牙人德奎沙达、德比拉沙札,以及德国人费德曼,都曾寻找过这个黄金城。
1799后,寻金热复炽,瓜塔维塔湖成为活动焦点,但都无功而返。当时普鲁士人冯汉博德率领了一批科学家,花了十八个月时间沿着奥里诺科河搜索,这条河有一段沿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边界流动,深入原来引起传说的山区。有关瓜塔维塔湖的报道掀起了新一轮探险热潮。1807年,冯汉博德重临此湖,并宣称湖底藏有五十万件金饰,搜索再度展开。
当年举行“黄金人”接位大典时投进湖里的大批黄金珠宝,很可能已于十六世纪时落入西班牙国库。1912年曾最后一次排干湖水,但只找到几件小金饰,未能弥补排水的费用。那时找寻黄金国的人,注定失败,因为世上未曾有过黄金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