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的监狱
基督山伯爵和铁面人是两个为世界读者所熟悉的传奇形象,他们的共同点除了均出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笔下外,还包括都曾被囚禁在法国南部的一座孤岛——伊夫岛上。伊夫岛有什么吸引着大仲马,使他如此钟爱这个地方?
伊夫岛位于离马赛1.5公里的地中海上,从马赛的老港坐船仅需20分钟就能到达。一座荒凉的石灰岩小岛横在海中,悬崖峭壁上,一个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威严耸立,城堡的角落处突兀着3个高低不同的炮楼,岛的西侧还有一座10米多高的灯塔,同古堡遥相呼应。
公元1516年,为了抵御邻国从海上入侵,当时的法国国王决定在进出马赛的水上要道伊夫岛上修建一座碉堡。1658年,路易十四在对异教徒的镇压中将伊夫堡变成囚禁新教徒和刑事犯的监狱。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伊夫堡完全变成封建王朝镇压政治犯的牢狱,自1580年关押第一名囚犯以来,伊夫岛在几个世纪内共囚禁了3000多人。
尽管伊夫堡的历史演绎了数百年,但人们真正对它产生兴趣是从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两部小说开始,那就是《基督山恩仇记》和《铁面人》。这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同伊夫堡紧密相连,也让这座远离大陆的小岛名声大噪。
踏上这个与世隔绝而又分外神秘的小岛,走进阴气森森的监狱城堡,首先是一个小天井,围绕天井的城墙四壁上均建有引水沟,如果遇到下雨,雨水将沿这些水沟流入中间的深井,成为岛上的饮用水储备。天井的四周便是大大小小30多间牢房,分为上下3层。每个牢房的门梁上挂着一个名牌,上面写着这里曾囚禁的重要人物名字。
城堡里最著名的两处景点便是曾经关押基督山伯爵和铁面人的两间牢房。前者位于一层楼的旋梯旁,有一扇门面朝天井。走入这个仅有六七平方米的石砖小屋,只见四壁空空荡荡,阴森恐怖。唯一引人注目的便是墙角那个在昏暗灯光映照下的黑洞。看过《基督山恩仇记》的读者都知道,那便是主人公同法里亚老神甫不期而遇的地方。《基督山恩仇记》中描写,主人公唐泰斯(基督山伯爵的本名)因受诬陷被判囚禁伊夫岛。为逃出牢狱,唐泰斯偷偷地在牢房的一侧挖了一条地道,希望它能最终通向大海。出乎意料的是,在他挖地道的同时,被关在城堡另一处的法里亚老神甫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结果两人在地道里不期而遇。后来,在法里亚老神甫的帮助下,唐泰斯最终逃出孤岛,并找到法里亚在临终前告诉他的一笔财富,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走出基督山伯爵的牢房,从旋梯爬上天井对面的二层楼,那里便是关押铁面人的地方,上面的名牌特别醒目。同前者相比,关押铁面人的牢房稍显大一些,房间一头的壁炉已经残破不堪。墙壁上还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小铁窗。正对大门的铁栅栏里又隔出一块空间,里面只能容纳两三个人。可以想象,铁面人当时的活动范围并非整间牢房,而仅是那块连转身都不容易的小地方。
同《基督山恩仇记》相比,大仲马在小说《铁面人》中讲述的故事更加残酷。路易十四为了除去同胞兄弟给其政权带来的威胁,竟下令用一个铁制的面具遮住胞弟的面孔,并将他终生监禁在伊夫岛。为了匡扶正义,国王火枪队的3名火枪手冒着极大的风险救出被囚禁的铁面人,并帮他继承了王权,让残暴的路易十四最终得到应有的下场。
据许多历史学家考证,双胞胎皇子的说法难以属实,因为那时王室成员的出生是一件透明度很高的事情,“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尽管如此,很多游客还是对大仲马笔下的故事笃信无疑。当然了,没有了这些精彩的故事,这个孤岛不过是乱石一堆。有了它们,才让游客慕名而来,使得伊夫岛的旅游变得兴致盎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