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高的岩塔

最高的岩塔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位于豪勋爵岛以南约二十公里的博尔斯皮拉米德岛却未受干扰。博尔斯皮拉米德岛抗拒人类的入侵已有两个世纪了。号称“澳大利亚埃佛勒斯峰”的博尔斯皮拉米德岛看来能保持不被人攀登的纪录。现在,博尔斯皮拉米德岛作为世界遗产而受到保护,像这样雄伟的岩石理应如此对待。

最高的岩塔——博尔斯皮拉米德岛

在这里,一片死寂,只有风在呜咽,如泣如诉,荒凉不毛,岩塔林立。但每个岩塔形状不同,每个岩塔形状不同。有的表面比较平滑,有的像蜂窝。有一簇岩塔酷似巨大的牛奶瓶散放在那里,等待送奶人前来收集;还有一簇名为“鬼影”,中间那根石柱状如死神,正在向四周的众鬼说教。其他岩塔的名字也都名如其形,但是不像“鬼影”那样地令人毛骨悚然。这林立的岩塔难道是远古人的迷宫吗?

博尔斯皮拉米德岛在地图上只不过一个小点而已,在周围的洋面上几乎看不到它。但若站在这个孤拔于海的巨大岩塔面前,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块方尖塔形的摩天巨岩,虽然底宽只有四百公尺,但高度有五百五十公尺,几乎是艾菲尔铁塔的两倍。

谜题之一:博尔斯皮拉米德岛之谜

在这里,无数五光十色的鱼儿围绕石柱和在石拱之下游动。这个游戏场其实是片火山岩高原,博尔斯皮拉米德岛是一座早已熄灭并不断崩裂的死火山,只有顶峰是露出海面。它在七百万年前就已熄灭。从那以来,海水对这个从海底隆起的侵入地块发动“战争”,风浪长期冲刷岩石,岩块“节节败退”,体积只剩下百分之三,成为一串岛屿和露头岩。

第一位见到这块巨岩的欧洲人是博尔。1788年,博尔指挥英国船“供给”号载着前往诺福克岛的移民驶过这里,以他自己的姓氏为这块方尖塔形的巨岩命名。在回程中,船在列岛中最大的岛屿附近停泊,他又以英国海军大臣豪勋爵的姓氏为那一岛屿命名。

博尔上尉和船员登上这个仅十一公里长的月牙形岛屿,发现这是一座森林乐园,那里的动物对他们毫不惧怕。然而,后来又有许多船只到此,饥饿的船员把白水鸡等野鸟捕猎殆尽。1834年,豪勋爵岛上已经有许多移民。随着移民而来的是老鼠,老鼠是从一艘沉船爬上岸的。蜥蜴、鸟类和昆虫都无力抵御老鼠,结果,有五种鸟灭绝,并使独有的一种壁虎、一种石龙子、一种竹节虫濒于绝种。

但是位于豪勋爵岛以南约二十公里的博尔斯皮拉米德岛却未受干扰。来往船只在其周围绕过,仿佛在向它致敬,船上的人都对其高峻肃然起敬。只有海鸟可以随随便便绕着顶峰盘旋,栖息在悬崖上。这个挡风的岩塔正是鸟儿理想的居所。成千上万的鸟,如花脸鲣鸟、燕鹱、燕鸥、红尾热带鸟等每年都在这里繁殖后代。

向南流的热带暖流与南极大陆的冷流在豪勋爵岛交汇。因而这里有最靠南的珊瑚礁。在珊琐礁的角落、裂缝、凸出的部分以及礁间空隙中,生活着四百多种热带鱼和冷水鱼。这里有一些稀有动物,例如七十六公分长的双头隆头鱼(雄鱼的额头上有个大隆块而得名)是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

博尔斯皮拉米德岛抗拒人类的入侵已有两个世纪了。这里没有小湾和海滩可供船只靠岸,在陡峭的石壁间只有一片海浪冲击而成的登陆平台。许多满载跃跃欲试的攀登者的船只在靠近时都被海浪冲了回去。有些勇敢的人身带索具,冒着急浪和鲨鱼之险游到了巨石附近。当他们费力在岩石上寻找海浪冲击出来的立足处时,海鸟便向他们的头部猛扑下来,十五公分长的蜈蚣也爬到他们身上乱咬。

号称“澳大利亚埃佛勒斯峰”的博尔斯皮拉米德岛看来能保持不被人攀登的纪录。但是,1965年艾伦和戴维斯率领一支登山队登上了巨岩的顶峰。在离顶峰六十公尺处,他们几乎再也无法继续攀登,因为遇到了一些不稳固的岩石,只要一碰,便摇摇欲坠。另一些登山者也历尽艰险才登上了顶峰,当他们从巅峰下望时,不禁心惊肉跳。现在,博尔斯皮拉米德岛作为世界遗产而受到保护,像这样雄伟的岩石理应如此对待。距澳洲西南海岸不远的岩塔沙漠,这片沙漠是澳洲很少有人游览的地方,离最近的城镇塞万提斯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只有越野汽车可驶到那里,普通汽车的轮胎会被露出地面的石灰岩刮破。

谜题之二:岩塔之谜

尽管去那儿不易,但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岩塔,在沙漠上投下一个个轮廓鲜明的黑影,景色就像月球表面一样,令人一见难忘,感到旅途的艰辛完全值得。暗灰色的岩塔高一至五公尺,矗立在平坦的沙面上。往沙漠腹地走去,灰色逐渐变成金黄。有些岩塔大如房屋,有些则细如铅笔。岩塔数目成千上万,分布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虽然这些岩塔已有几万年历史,但肯定是近代才从沙中露出来的。在一九五六年澳洲历史学家特纳发现它们之前,外界似乎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口头流传着,早期的荷兰移民曾经在这个地区见过一些他们认为是一座城市废墟的东西。

此前,从来没有人提及过这些岩塔。如果它们露出地面,肯定会被19世纪的牧羊人发现,因为他们经常在珀斯以南沿着海岸沙滩牧牛,附近的弗洛巴格弗莱脱还是牧人常休息和饮水的地方。1837至1838年,探险家格雷在其探险途中肯定从这个地区附近经过。他每过一地,必详细记下日记。但在他的日记中没有关于岩塔的记载。

科学家估计这些岩塔的历史有二万五千到三万年。肯定在二十世纪以前至少露出过沙面一次。因为有些石柱的底部发现粘附着贝壳和石器时代的制品。贝壳用放射性碳测定,大约在六千年前已被人发现。但是这些岩塔后来又被沙掩埋了数千年,因为在当地土著的传说中没有提到过这些岩塔。一六五八年曾在这一带搁浅的荷兰航海家李曼也没有提及它们,只是在他的日记中提到两座大山南、北哈莫克山,都离岩塔不远。如果当时这些石灰岩塔露出沙面,李曼必定会记在他的日记里。沙漠上风吹沙移,会不断把一些岩塔暴露出来,又不断把另一些掩盖起来。因此,几个世纪以后,这些岩塔有可能再次消失。但它们的形象已经在照片中保存下来。

帽贝等海洋软体动物是构成岩塔的原始材料。七十万至十二万年前,这些软体动物在温暖的海洋中大量繁殖,死后,贝壳破碎成石灰砂。这些砂被风浪带到岸上,一层层堆成砂丘。最后,在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地中海式气候下,砂丘上长满了植物。植物的根系使砂丘变得稳固,并积累腐殖质。冬季的酸性雨水渗入沙中,溶解掉一些砂粒。夏季砂子变干,溶解的物质硬结成水泥状。把砂粒粘在一起变成石灰石。腐殖质增加了下渗雨水的酸性,加强了胶粘作用,在砂层底部形成一层较硬的石灰岩。植物根系不断伸入这层较硬的岩层缝隙,使周围形成更多的石灰岩。后来,流沙把植物掩埋,根系腐烂,在石灰岩中留下了一条条隙缝。这些隙缝又被渗进的雨水溶蚀而拓宽,有些石灰岩风化掉,只留下较硬的部分。沙一吹走,就露出来成为岩塔。岩塔上有许多条沙痕,纪录了砂丘移动时砂层的厚度及其坡度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