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十分讲究对称美的,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我们就从对联出发看看对称的美。如清代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一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再如:诗写梅花月,茶熏谷雨香;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
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对称美应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例如花朵,一朵有五个花瓣的花绕它的轴旋转一周,有五个位置看上去是完全一样的,它给人以匀称的感受;人体或一些动物的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可以折叠重合,它具有左右对称,它也给人以匀称的感觉。这些对称性的感受逐渐成为一项美学准则,广泛应用于建筑、造型艺术、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的装饰之中。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喜欢对称美是全球通用的“审美法则”。的确,生活中人们喜欢对称美,而对“非对称”常常没有好感。例如:你看这个人长得多别扭啊,一说话嘴就歪……很多人都爱观察主持人、演员的五官是否端正。走在街上,如果你看到一位美女生有秋水般的眼睛,但仔细一看,原来一只大、一只小,恐怕再也不会觉得她明眸善睐了。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偏爱对称美呢?首先心理学对此做出了解释:人体是由细胞的不断分裂而来的,如果每次分裂都进行得很完美,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身体左右两侧如同镜像的婴儿。因此,对称的人体、端正的五官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健康。而这个思想的不断加深,就会使人自然地产生对匀称、均衡的喜爱和向往。另外,对称美能带来愉悦感,满足人们向往和谐的心理。微笑时嘴角轻轻上扬、惊讶时两只眼睛睁得一样大……这些表情和动作都表现出了流畅、连贯和均衡之美,让我们看了心里很舒适,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愉悦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