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白山风韵文化之美

长白山风韵文化之美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俗和民族文化历史底蕴极为丰富,素有歌舞之乡、体育之乡、礼仪之乡之称。长白山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东三怪”的习俗。不过,长白山地区和东三省上述的“三怪”已经成为历史。于是,长白山的浮石这一宝物得以充分利用,整火车地外送。长白山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

长白山文化,是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和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朝鲜族的聚集地。民俗和民族文化历史底蕴极为丰富,素有歌舞之乡、体育之乡、礼仪之乡之称。这里质朴的民风,多彩的生活,把长白山装扮得更加秀丽,更加迷人。长白山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关东三怪”的习俗。在长白山最著名的风俗就是“关东三大怪”了,它们分别是“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

那么,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奇怪的习俗呢?首先来讲这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黄河流域、长江地区绝大多数居民房屋,多少年来窗户纸都是糊在窗棂里面,这样在屋里看显得平整美观。可是,为什么长白山区老百姓却将窗户纸糊在外面呢?

原来,在早年间,长白山地区比较贫困,特别是非常守旧,那时没有玻璃,无论多么好的房子,窗户上面一律使用一种专用的十分厚实的“麻纸”把格子式的窗棂糊起来。

长白山地区的天气较冷,尤其是冬季,气温最低超过零下40摄氏度,而且风雪较大,如果窗户纸糊在里面,窗棂必然裸露在外,这样容易积存残雪。窗棂上的积雪溶化后便将窗户纸弄湿,导致窗纸破碎或脱离窗棂。而窗纸糊在外面,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到后来,虽然有了玻璃,人们一方面因为买不起,或者由于习惯,觉得安上玻璃之后,在屋外可以把屋内的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感到不方便,所以一直沿袭下来。就是现在,还有极个别地方有人仍然使用窗户纸糊窗户。

关于这第二个习俗,“姑娘叼个大烟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过去长白山地区满族姑娘吸烟比较普遍,当时缺少香烟,她们多以吸烟叶为主,而吸这种烟的主要工具是烟袋。姑娘们在冬天的时候借烟袋来暖手,夏天和其他季节的时候可以熏蚊子,还可以防止被蛇咬,也可以解乏等。

至于这“养个孩子吊起来”,说的是婴儿睡在摇篮里,关东地区有一种特有摇篮叫悠车。悠车一般吊在天棚上,多在夏季和春末秋初时使用。孩子睡在悠车里非常舒服,尤其是夏天,凉爽宜人。在长白山地区人眼里,“养个孩子吊起来”是平常事,而在其他地方,却是人们感到非常奇怪的事。

本来,上述的“三怪”是长白山地区的三大怪,后来延伸到了整个东北。不过,长白山地区和东三省上述的“三怪”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在长白山区农村,一般人家都换上了玻璃窗,用纸糊窗户已十分罕见;大姑娘叼烟袋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另外,婴儿睡摇篮的现象也很少了,很多家庭已被婴儿睡床、睡车等取代。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关东三大怪的现象已经逐渐消失。

其次是“用石头磨裤子”的习俗。火山爆发使长白山改变了模样,原本坚硬的岩石被火山岩浆燃烧得千疮百孔,被燃烧得最严重的石头变成了火山灰、火山渣,岩浆凝固后变成了浮石。

这种石头又叫江沫石,一般有足球或菜碗那么大,最大的浮石每块约半立方米。石头形大体轻,外表呈灰白色,有着多层石孔,由于它非常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下沉,反而还能顺江河漂流而下,它的主要性能是不导热。

浮石有许多的用处,一是可以用来磨刀除锈;二是可以用来除脚垢;三是可以用来做盆景;四是可以用做建筑材料。而生活在长白山地区的人们,还习惯用这种石头用来磨裤子。

本来好好的衣服为什么非要先磨洗一番?原来,早年的长白山地区人们穿的衣服布料都非常硬,经过这种石头一磨,布匹就会变软,而且穿上去也更好看。

因为有了这种风俗,其他各地的人们也学了去,就连现在服装市场风靡一时的牛仔系列和水洗服大概都经过了用浮石水洗这道工序。于是,长白山的浮石这一宝物得以充分利用,整火车地外送。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有关工厂应用了浮石,甚至外国的企业也到长白山来进口浮石,据说,他们都想用这种石头来磨洗裤子。

再次是“用树干做烟囱”的习俗。早年间的长白山地区人居住非常分散,东山一户,西坡两家,两座山对面便能望见,但要是两家人要走动一下,需要走很远。

后来,人们的居住逐渐形成了小村落,小村屯,二三十户人家就是一个屯子,大部分都是本家族的,屯子和屯子之间的相距也比较远,都被大森林所遮掩。

屯子里的住房大都采用长白山的优质树木来建房,“霸王圈”“头顶锅”“筒子房”等结构是绝大部分。也就是把树木伐下来后用木头垛起来,连房盖都用木板劈成片当瓦苫,房子既结实又保暖,夏天晒不透还遮阴。

从山外来长白山深山里的人,远远地看见屯子里冒烟,都觉得奇怪,怎么家家房子边上长着一棵大树,大树里面冒出缕缕炊烟来?尤其是冬天的景色更奇怪,大树上面挂满了白霜,里面冒出来的烟也是白色的,飘飘渺渺,烟雾腾腾,笼罩着整个村庄。

等人们走近了才看清楚,原来是家家都用大树筒子做烟筒,把树筒子立在房子根上,下边凿上洞,与屋里炕洞相连接。

那么,为什么这里的人们习惯树筒子来做烟囱呢?这里面有两个说法。有的说是过去盖房子砌砖的技术不够高,如果烟囱从屋顶出去,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烟囱流进屋子里,造成湿墙根等现象。于是人们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建造房屋时,把烟囱建在房山头儿一侧。

另一种说法是,秋天收获粮食的时候,为了贮存粮食而在房山头建的粮食囤子,因为粮食囤子高,就像个烟囱一样。

在长白山里虽然木材有的是,但要找一个好烟筒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选硬木的桦树、榨树、水曲柳、榆木之类的,要选直的,不能选弯的。再就是树筒里面的空间大小,一般是大树树心开始腐烂,用碎木材和豆秸点燃一点点往里熏,一边熏一边敲,直到将这个圆筒做出来。

有人担心用木头做烟筒会不安全,如果火烧大了会把烟筒也一块给烧着了。其实,这是不用担心的,因为树筒里面已经熏黑了,而且非常坚硬,就像涂了一层防火漆,别说冬天,就算是夏天也依然安全。

长白山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在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强大生产力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研究、开发和发展长白山文化,充分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拓展阅读

关于浮石的神话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蜀国有位名叫尔朱的人,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异人给了他一药丸,尔朱想马上服下去,异人对他说:“你要是今天服下去,就会死,要看见浮石才能服,那样才能得道升天。”

从此以后,尔朱看见石头就投入水中,看是否会浮起来,别人都认为他疯狂了,但他却坚定信心,直到有一天他在涪江上遇见一个姓石的船翁,他豁然领悟终于明白异人的浮石之说,于是他立刻将药丸服下,就得道成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