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文石刻盛赞五峰美景

诗文石刻盛赞五峰美景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是海南岛之“肺”,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成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块热带雨林。前面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峰,便是五指山第一峰。五指山中的最高峰为第二指,在一峰三峰之间,山势非常险峻,攀登十分艰难。二峰之后是第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后来被雷电劈去一截。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林木苍翠,白云缭绕,绿山盘旋而上峰巅,顿觉云从脚下生,人在太空游。

五指山是海南岛之“肺”,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成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块热带雨林。

五指山的景色不但绚丽多彩,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近看五指山,只见五个“手指头”由西南向东北,闲疏而后密地排列着。

前面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峰,便是五指山第一峰。峥嵘壁立,那顶峰斜指向天际。在五指山脚下朝山上看,整座山峰好像一座硕大的金字塔,那山巅则像喙食尖削的鸟嘴。登上山去后,却是一大块近10平方米的岩石。

五指山中的最高峰为第二指,在一峰三峰之间,山势非常险峻,攀登十分艰难。有一座天然巨石架成的“天桥”,传说这是一座仙人桥,金童玉女还常到桥上去云游玩耍。

二峰之后是第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后来被雷电劈去一截。此峰孤峰突起,傲视苍穹,和第二峰虽只有百米相隔,却好似咫尺天涯,下面是万丈深壑。第三峰周边没有任何可上之路,因此没有人征服此峰。

接着是第四峰、第五峰。这5个峰虽然峰巅分立,但却山体相连。置身于峰峦,云雾从身边徐徐飘过,似乎身在仙境,俯瞰南海,万顷碧波,渔帆点点,景象万千。

五指山不仅仅是海南的最高峰,而且五指山遍布很多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

海南主要的江河皆从五指山发源,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了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进入五指山,会看到五指山是一个蕴藏着无数百年不朽良树的绿色宝库。就连空气里都充满着一种独特的树脂香味,薄薄的像一条透明的纱巾,环绕在深深绿谷之间,轻轻地飘荡着。

五指山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他们以五指山为题吟诗作画,使得五指山的美名更加远扬天下。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丘浚曾经作诗《五指山》,其诗文非常有名,内容是: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这首诗写得形象生动,比喻迭出,非常巧妙,是描绘五指山的绝美诗篇。

这说明了五指山的高峰凌云,直攀星河,同时又无比秀丽,淡云薄雾像一层轻纱披在身上,自然光彩夺目,婀娜多姿。从夜晚到早晨,五指山盥银河、弄云烟,引人遐想,极其壮美。

五指山不仅自古是很多文人墨客的创作佳境,更是古代文人名士在此摩崖石刻进行留念的胜地。

五指山的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是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现气势之恢弘,或为名家之手笔,都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明代文人庄渭阳以作诗形式,写出了当时五指山地区黎族人民在明代参加抗倭斗争的事件,他在诗中写道:

泽布千秋永,功成六月奇。

驱除志尚远,一恨早班师。

诗中“驱除志尚远,一恨早班师”,这说明了黎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至死不渝要消灭倭寇的决心,正是因为黎族人民这种爱心和决心,才推动了五指山的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发展。

1885年,朝廷日益腐败无能,各地百姓难以忍受苛捐杂税,居住在海南岛中部的黎族和汉族此时爆发了起义。朝廷便派遣当时任广西钦州和广东廉州提督的冯子材率兵到海南岛。

后来,冯子材上书朝廷,提出在海南黎族地区开辟12条,既“十字”大道的设想。1886年底,冯子材的军队开通了后来琼中县湾岭镇,经蛇蚺峒、十万峒、牛栏峒、喃唠峒仕阶村,然后越过五指山,南至水满峒的大道。

在第二年,为了庆祝修路之功,冯子材父子在五指山东麓的巨石上,题刻了“手辟南荒”四个大字。“手辟南荒”为横书楷体阴刻,上款“大清光绪十三年春”,下款:

钦差大臣太子少保督办全琼军务钦州冯子材志、三品御广西即补荣知府子相分省遇缺尽先前华统兵平靖客黎各所勒此并志。

并且冯子材在五指山仕阶村东边小溪的一块石头上还提诗:

皇清光绪,丙戌丁亥。

冯帅戡黎,收回化外。

前有海瑞,后有冯公;

通道设县,志继刚峰。

三公五郎,整军经武。

各领偏师,开疆辟土。

誓清瘴海,深入不毛;

冯家勋业,五指同高。

冯子材在石刻中,提到了明代的著名清官海瑞,其中“刚峰”就是海瑞的号。海瑞曾在他写的《治黎策》中提出了许多治理海南的建议。

海瑞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狱,深得民心。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有名的清官。他去世后,财物只有俸银八两和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和“海青天”的美名。当他的棺木抬到海南岛琼山县滨涯村时,抬棺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认为这是海瑞自己选定的墓地,于是就在滨涯村为他建起了墓园。

冯子材当时强烈呼吁朝廷,在海南岛黎族地区开通“十字大路”,其目的是设立州县,迁徙民众,以达到改善黎族百姓生活的目的。他坚称“吾未见州县之不立,十道之未通,而可以革心宣化也”。冯子材的主张虽与海瑞的略有不同,但冯子材的朋友却乐于将他与海瑞相提并论,从中可以看出对冯子材的褒奖。

在五指山南麓的水满乡,有一个叫“冲门头”的小山村,村子附近有个雅宾坡,坡上有块岩石,上面从右向左横刻着“仙掌云开”四个大字。

其右侧直书“大清光绪,十有二年,岁在丙戌,嘉平既望,开路告成,勒于山麓”。正下方是用书法临摹本背面加上红色朱砂、复印到石面上的勒石者淮南方长华等人的名号。

从这处石刻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看出,它与五指山东麓的摩崖石刻群处于同一历史背景,这都是对冯子材开辟道路的记载。

拓展阅读

相传五指山的第三峰原为最高,是仙女存放金、银、玛瑙和珍珠的宝库,从二峰到三峰原有一“仙桥”,“仙女”常在桥上玩珠赏宝。但是有一天,被一贪财的猎人发觉,便强迫仙女带他到第三峰取宝,当猎人走到“仙桥”时,仙女瞬间消失不见了,紧接着一声雷鸣,“仙桥”断掉,贪财的猎人丧身深涧。三峰断了一截陷入深涧把贪财猎人掩埋,因此第三峰比第二峰矮了一截,而第二峰却成为了日后的最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