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冬暖夏凉,清晨凉风习习,中午暖意融融,清淡的雾气大多笼罩着整个山城。午间云雾散开,阳光照耀着五指山每一寸土地,午后乌云聚合,随时会出现倾盆大雨,往往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异景观,这种奇特的景观就如同彩虹似的点缀着天空。
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纯朴的民风。这里有传统的文化歌舞、工艺品创作和各种表演,能够充分展现民族风情的原始、淳朴和浓郁。最别具特色的还要数五指山黎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三月三”是五指山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和谈爱日,黎语俗称“孚念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五指山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和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历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曾记述:“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五指山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好喝的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和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此节日狂欢到天将破晓。
民间对于三月三节的来历,曾有多种说法,但是广为流传的却是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石洞里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有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上尖刀弓箭上山去救俄娘,结果被乌鸦精害死了。
俄娘闻讯后悲痛万分,她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乌鸦,为阿贵报了仇,同时也为黎族百姓除灭了大害。
因为俄娘对阿贵的爱太深,所以她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俄娘就会到五指山的一个山洞里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洞附近的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大家载歌载舞,都希望在节日期间遇到一个浪漫的邂逅。
节日这天,五指山一带的男女老少都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来到五指山。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祀祖先。
同时,青年男子背着枪拿着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打来的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当夜晚来临时,山坡上和河岸边,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
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子,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开始欢庆活动,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打柴舞和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簪插在姑娘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在这一天,五指山的人们对歌、摔跤、拔河、射击和荡秋千,大家尽情地欢庆着,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因此,三月三节是五指山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五指山民俗文化是对五指山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世人了解五指山黎族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拓展阅读
据说很久以前,五指山遇到罕见的旱灾,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有个叫亚银的年轻人不辞艰辛地登上五指山顶峰,请来了百灵姑娘。姑娘跟随亚银到人间,很快解除了旱灾。但此举却触怒了当地的土霸王“峒主”。峒主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亚银设法救出百灵躲进一个山洞。气愤的峒主令家丁焚烧山洞。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天神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而亚银和百灵姑娘也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