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
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径一般在0.3至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霰又称雪丸或软雹,是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霰一般直径2毫米至5毫米,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2009年11月11日一大早,陕西省西安的市民刚出门就发现地面已经盖了一层薄薄的白色颗粒状的小冰粒,而风刮在脸上也明显比前日更加的寒冷。
许多人发现早上西安的雨中还挟带着一种颗粒状的小冰粒,这到底是什么呢?气象专家介绍,这种冰晶状物体就是一种名叫霰的冰粒。
冰粒和冰雹
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区,常常会遇到另外两种大气固态降水,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较大的能够流淌的水滴围绕着凝结核一层又一层地冻结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
气象学上把粒径不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径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头还大,直径超过10厘米,重量超过1000克。
除了大气固态降水之外,地面上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所谓“地表生长型”的固态降水,这就是霜、雨凇和雾凇。
这些固态降水,虽不属于大气固态降水,仅仅是水汽在地表凝华结晶和冻结而形成的,但这些固态降水,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影响较大。
雨凇和雾凇
雨凇和雾凇对人类也并不是很友好,它们一般在高山地带出现。在过冷天气里,微小的雨滴或雾滴碰到剧烈冷却的物体表面时,便在上面形成雨凇和雾凇。
这类固态降水的强度和规模,有时是非常惊人的,往往在一两天之内,物体迎风面上能聚结上一层一米多厚的冰壳,景色十分神异,好像童话里的意境。雨凇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雨滴在空中时,温度已经低于0度,而且没有凝结成冰;
第二,地面的温度必须比空中雨滴的温度更低。
当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时,雨粒下落到地面,就会因地面温度过低而急速冻结成冰晶,大量的冰晶凝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光滑的冰层。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我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