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甚至在海员当中也这样流传着,说是船在海洋里沉没时不会沉到海底,而是不动地悬浮在深海的某些地方。在那里,海水“由于上面各层水的压力的关系而变得密度相当的大了”。
这种说法,甚至连《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也表示同意。在这本小说的一章里,他描写了一只沉没了的船不动地悬浮在水里;在另一章里,他又提到一些“破船浮悬在水里”。
持这种见解是否正确呢?看来似乎有些根据。因为海水的压力在深海里的确可以达到很大的程度。比如,沉在10米深处的物体,每平方厘米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只有1公斤。而在20米深处,这个压力已经是2公斤。在100米深处高达10公斤。在1000米处竟然是100公斤。海洋里有许多地方,深度可达数千米之多;大洋里的最深处(太平洋中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深海),有时竟达11千米以上。不难算出,在这些极深的海洋里水和沉在水里的物体所受到的压力有多大了。深海里的水在偌大的压力之下,能被压得相当密集,既使重物到了那里也不能再往下沉,象秤铊在水银里不能下沉一样。
然而这一类见解其实是一点根据都没有的。实验告诉我们,水同一切普通液体一样,也是不容易压缩的。1平方厘米的水受到1公斤压力的时候,它的体积只能缩小1/22000,以后每增加1公斤的压力,大致也只能再缩小这么些。假如我们想把水压得这样密实,使铁到了里面也沉不下去,那就得把水的密度增大到原来的8倍。可是要把水的密度增大一倍,也就是说把水的体积缩小一半,就得对每一平方厘米的水上加上11000公斤的压力(假定水在这样大的压力下压缩率也是这么大的话)。可是这样大的压力只有在海面下110公里的地方才有!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要使深海里水的密度明显地改变,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在海洋的最深处,水的密度也只是增大了1100/22000,也就是说,比正常海水的密度大1/20或5%。这对各种物体在那里的沉浮条件,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何况浸在这里的固体也要受到这种压力,因而也会变得密实些。
所以沉没的船只会一直沉到海底,应该是确信无疑的了。正如约翰·牟莱所说:“凡是在一杯水里能够沉的一切东西,到了最深的海洋里,也应当一直沉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