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人[1]?不,是不管在哪里都一无是处的人
决定好要去冰岛旅行之后,就只剩订机票和旅馆了。不过现在我必须坦承,用网络订票、订旅馆,对我来说是世上最累的事情!
简言之,我是个类比人。这是个比较好听的称呼,讲难听一点,我就是除了做节目之外一无是处的人!
如果要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一言以蔽之,我就是个无论机器新旧都很不擅长操作的人。刚进入电视台时,别人一星期就可以学会的剪辑方法,我却学了超过一年,这甚至让我考虑过是不是干脆离职算了。我也不擅长开车,老婆也不会把方向盘交给我,再加上我还是个超级大路痴!
连搭个电梯,出来后也会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身在何方;用的是智能手机,但只会用短信和电话功能,就连再普通不过的Kakao Talk[2]我都没用;网络只用来搜索演艺圈新闻,而且是在只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时才会上网去看。说我完全不了解电脑的功能,一点都不夸张。
《两天一夜》里曾经玩过几种过场小任务(通常是为了让虎东哥吃点苦头),有时候是要大家用手机拍照,比谁最快上传到网上,或是影印之后看谁最快传真出去之类的内容。现在我终于可以坦承,当时虽然我假装笑得很开心,但心里却七上八下地想着:如果叫我去做该怎么办才好?我实在是对汗流浃背的虎东哥感到很抱歉。
“哥,其实我也不擅长这些,你并不孤单。”我一直在心里呐喊着。幸好现代社会用“类比人”这样美丽的名词来形容我这种人,真令人感激涕零,因为这在我们家叫作“一无是处的人”。
而我这种一无是处的家伙,还能在电视台撑下去,也是因为做节目需要各种不同的人“同心协力”。
助导要(代替导播)处理行政事务(叫我去制作文件或提出制作费预算,听起来就像是要我通过司法考试一样困难),现场指导(FD, Floor Director)则要处理物品申请或相关业务联络等杂务,编剧也还要负责场地协调、事前考察、预订火车票或机票等各种烦人的业务。而制作人呢,则要摆出高高在上、专注于思考和判断的样子,装出一脸“不是我不会做,而是不用我做”的表情,然后把实际上真的不会做的事情,神不知鬼不觉地推给别人。而现在,我得自己来做这些事了,毕竟这是我自己的旅行,也不能拜托谁帮忙。
总之,我先从订机票开始,到终于开好韩国冰岛来回机票时,已经整整过去四天了。因为曾经听别人提起,所以我先花了两天时间在网上找便宜机票,但最后还是放弃。另外由于韩国无法直飞冰岛,我必须先到欧洲某个国家转机。但在我糊里糊涂地订好往欧洲的机票后,却怎么也搞不懂,如何在网络系统上找到差不多的时间飞往冰岛的机票。
最后我直接打电话给航空公司,结结巴巴地说出我的行程,费尽千辛万苦才终于买好机票。接下来就是要预订饭店和民宿了。但冰岛的饭店到底要去哪里预订啊?通过网络到处搜索,找到了几间我想去的饭店。但接下来呢?我烦恼到最后还是用网络写了几封信,也打了电话过去问,最后却因为高耸的语言障碍之墙而呈现半放弃状态。
所谓“半放弃状态”,就是虽然我能用英文跟对方表达想预订房间,却无法确认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预订到房间的状态。烦恼了几天之后,我在一位有如天使般善良的朋友的帮助之下,找到预订国外旅馆的网站。呼,我竟然不知道有这么方便的东西近在咫尺!好不容易订好民宿和饭店,该预订的也都弄好了,但我也累成了一摊烂泥。
死了99%,救活1%
若要描述我出发去旅行之前究竟是什么鬼样子,那就是连我自己都觉得很心灰意冷。这时就算有人笑我说:“《两天一夜》总制作人自己要去旅行,怎么会连订房间都搞不定?”我也丝毫不想反击。
是的,尽情嘲笑吧!我就是这样的家伙。
仔细想想,五年来我都只出一张嘴,只是去某个地方实地调查后说:“这地方不错耶!就来这儿吧。”然后决定了我们制作团队的大本营[3]后,就把剩下的都丢给助导、FD和编剧。他们要处理的事情包括搭建我们的基地、准备70多位工作人员搭乘的车辆、预订附近的房间、分配工作人员的房间、安排车辆依序到达的停车问题(这是件意料之外的大工程)以及配合拍摄顺序和动线准备好道具。太阳下山之后呢?他们要配合晚餐时间请餐车的阿姨做饭,并确保饭量足够现场的工作人员吃,还要注意不能让用餐的队伍排太长等等,必须费尽心思处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大小事务。
他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期间,我这只出一张嘴的制作人,要求的也愈来愈多。像是“在这雪地里踢个足球应该不错吧?谁去跟村民借把铲子来,或是快点找台挖土机来,把这一米高的积雪清掉,在两个小时内弄出一个四方形的运动场来”。
我只出一张嘴,却有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挥汗如雨。仔细想想,他们应该也可以说“那好像有点辛苦”或“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几乎没听过这种话。《两天一夜》大获成功之后,我听过各式各样的赞美,但事实上,该接受这些称赞的另有其人。
有人可能会说:反正大家都是领薪水做事嘛。不过我觉得,我们当然都是领薪水做事,但重点在于事情的“细节”与“完成度”。即便录影内容有99%是完美的,但若有1%的细节出错,这次的录影就会“慢慢地”死去。而即使从外观看来没问题,但那被遗漏的1%细节,便会慢慢腐蚀团队合作、破坏整体气氛,最后影响到录影的内容。
如果我们提议要踢足球,让大家讨论了好一阵子,搞得大家热血沸腾还额外加码赌输赢,但在这一阵喧闹之后,运动场却依然一片积雪,根本无法往下进行,这该怎么办?要他们再等十分钟吗?当然,再等十分钟是没问题的,工作进度慢了十分钟左右,也不会有人多说什么。但等了十分钟之后才开始的足球比赛,和大家热血沸腾地马上跳进来开始踢球的足球赛,气氛却有微妙的不同。
工作人员因为考虑到那十分钟的差别,就一定会赶在时间内完成,这就是那1%的细节——即便没有人提起,工作人员也会在寒冷与黑暗之中,特地去借把铲子铲雪,让录影得以提前十分钟开始。而这最后的1%细节,则仰赖于一个人有没有“主人意识”[4]。
“没了手脚的制作人,不管怎样应该都会有办法吧”的旅行
在零下20度、没有任何暖气设备的餐车里,餐车阿姨正用冷水准备着晚餐。这是给了她适当的报酬,相当适合她的工作。但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则完全靠她自己决定。在刮着冷风的荒郊野外,她一边呼气温暖她那双美丽的手,一边对工作人员露出和蔼的微笑,还不忘说一句“辛苦了,多吃点”。
虽然有些工作人员直到用餐时间结束都无法来吃饭,她还是得一直等着。美味的食物,并不只是靠好材料和好手艺,更需要爱与诚意。餐车阿姨有“主人意识”,那一餐才会完美。吃着这样的饭,工作人员才会更有力量、才能喘口气,并开心地面对接下来的录影。
这些东西聚集起来,成就这1%的细节,也造就成功的录影,这些最终都取决于“主人意识”。在餐车阿姨为我们做饭的那瞬间,这节目就不是罗英石的《两天一夜》,而是餐车阿姨的《两天一夜》了。
而在清除积雪的那一刻,理所当然地,这节目就成了那位不知名的工作人员的《两天一夜》了。我能为这些人做的,只不过是偶尔一句“辛苦了”,结果还是只出一张嘴。我将他们的1%都汇集起来,创造出100%的节目之后,就变成挂有我名字的电视节目。真是的……说起来我又不是什么欺诈犯,五年来却真的尽享好处,我这个连一张机票都订不好的人,竟然成了制作人,我的工作人员还真是辛苦啊……当我呆坐在电脑前,看着荧幕上的视窗不听话地跳出来时,我真心感谢过去那些工作人员的辛劳。
究竟,没了手脚只剩一张嘴的我,能否顺利去冰岛旅行呢?都走到这一步了,我也不能再回头。就去吧,反正不管怎样应该都会有办法吧。五年来我学到的就是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会有办法的精神!
[1] 在广电用语中,经常拿类比(analog)和数位(digital)相较,有传统、老旧之意。
[2] 韩国普遍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类似微信。
[3] 在《两天一夜》节目中,用大本营指称当天晚上的住宿地点。
[4] 韩文用语。意指当事者不把工作当作只是执行上司交代的命令,而是来自发自内心、主动去进行的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