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为什么泡茶烧水要讲究?
因为水质影响茶水的味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喝茶。唐代的陆羽被称为“茶圣”,就是因为他写了一本《茶经》,详细阐述了泡茶的工具和方法。中国人泡茶自古就讲究用具和用水。比如红楼梦里说到泡茶的水,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招待贾母所上的茶是用“旧年蠲的雨水”,后来她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可见泡茶之水的讲究之处。
现代我们讲究泡茶的用水,多半是防止用到有污染的水。其实,茶水的味道和所用的泡茶水是有直接关联的。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绘声、惟妙惟肖的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
其实除了温度,还应该关注用具,古人从来不用铁器泡茶,除了古代金属用具不多之外,还因为他们对此有着深刻认识。我们试着用高压锅烧水沏茶,味道会很糟糕。这不是水经过了高温烧煮的缘故,而是水中溶解进了许多金属离子。有些微量金属,如铜和铁,在多次煮沸水时,也是数量逐渐增加,它们与氧发生作用,通过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减少了茶的有效成分(茶酚),也会影响到茶水的口味。
此外,如果使用硬度比较大的水泡茶,水会析出某些碳酸盐,形成白色的浮渣,影响口味。而水中稳定的那些盐类,随着水的蒸发,越积越多,也会产生了不好的口感。
所以水含有的杂质越少,泡茶就也好,而这样的水也就越轻。乾隆皇帝取全国名泉之水,用特制的银斗进行鉴定,结果玉泉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水质最好,便命名为“天下第一泉”。还写了《御制天下第一泉记》,刻碑立石,其中说:“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
【格言】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养生格言有个人留客人在家喝茶,可是家里没茶叶,就向邻家借。
这时,锅里的水烧得滚开了,他老婆只得不停地往锅里添水。
这样,水一开锅,他老婆就往里头添水;水一开锅,他老婆又拼命往里添水,锅都添满了,茶叶还是没有借着。
老婆对他说:“好在你这朋友也是熟人,干脆留他洗个澡再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