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的历史记载()

关于的历史记载()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圆盘型较多,是最常见的UFO,可能是与外太空及地面调查的飞碟互相联络用,地球人被绑架到飞碟的事件,也几乎都是此型飞碟的杰作。由几千米到1至2万米高度被看到的情况较多,降落在地面的目击案例则没有。由于有许多目击者指出,有小型或标准型的UFO飞进或飞出,因此,此大小的飞碟被认为可能是飞碟的大型母船。除了上述形状的以外,还有类似直升机形的飞碟。

各种各样的UFO传闻让聪慧的人类变得迷茫,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是信其有,还是信其无。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者不负责任的宣扬、渲染,使本就神秘的天外来客更加显得扑朔迷离,但是,当我们翻开浩瀚的古书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很多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录,看来这些天外来客由来已久,这些记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无法用天文知识和一般常识加以圆满解释的。因此,任何一位坚决否定UFO存在的人,面对这些历史记录,都只能闭住了嘴巴。另外,还有许多人曾亲眼目睹过它们,通过这些人的讲述,我们只能确信,UFO确实存在。

类似“太阳”和“月亮”

古代史籍中关于UFO形状的描述,多种多样,而其中许多材料都提及它们跟太阳相像。

《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的记载。《丹铅总录》对此事件特地进行了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

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后汉书·五行志》:“后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余,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这个红色的“日”,因为离地较近,因此才能看见它的影子。

《资治通鉴》:“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此事件在《晋书·愍帝本纪》中也有记述:“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晋书·天文志》:“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博击。”《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见东方,光烂如火。”《续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续通鉴》:“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荡摩,久之乃隐。”《金史·天文志》:“(公元1231年)三月庚戍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荡至没。”《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有两日相荡。”此事件又被详细记在《乐郊私语》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日晡时,天忽昏黄,若有霾雾,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见两日交而复开,开而后合。”《湖广通志》:“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公元1566年)八月,华容县西,忽天开日斗。”

太阳怎么会互斗呢?“互斗”,说明在太阳旁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太阳”。《四川通志》:“万历廿二年(公元1594年)春正月,綦江见日下复有一日,相荡数日乃止。”《明通鉴》:“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数日并出,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天上出现数个太阳,并且“左右有珥”,这个发光体的形状不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出的UFO吗?《海盐县志》:“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闰六月廿四日,夜三更,红日出东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灭不见。”三更出太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其不可信。显然,这个“太阳”正是一个发光的UFO。

另外,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月亮形状的不明飞行物也有诸多描述。

《廿五史天文志》:“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辛巳,月蚀,非其月。”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见不是月亮。那么,它是什么呢?《资治通鉴》:“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建始元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汉书·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秋八月,有两月重见。”《唐书·天文志》:“唐太宗贞观年间,突厥有三月并见。”

我们都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因此,既然出现了“两月”甚至“三月”,那么其中必定有像月亮但却绝非月亮的不明物体。《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无异。”《续通鉴》:“(公元1117年)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声若雷,三日复还。”这些“如月”的星,应该不会是自然的星。《明通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辛未日,月昼见,与日并明。”月亮在白天被看到,这本来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这个“月亮”却和太阳一般的明亮,这就超出了常理。

知识点:突厥

突厥是中亚和西亚等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突厥不特指一个民族,而是继承突厥血统民族的总称。人种属于欧罗巴人种和过渡人种(混血种人)。我国的突厥语族全部都是过渡人种,是混血民族,也叫图兰人种。突厥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塞浦路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的新疆和青海地区。其中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塞浦路斯、土库曼斯坦是突厥系统国家。

延伸阅读:UFO的多样类型

依据目击者所看到的飞碟以大小来分类,有由小型迷你型飞碟到大型飞碟等各种形状。飞碟如果是外星人所乘坐的飞行器的话,那么可能依照用途的不同,而有各种形状、大小的分别。依照目击案例可由大小分类如下:

①超小型无人探测机:直径30厘米左右较多。小的飞碟会飞进房屋内,在标准大小UFO出现前先发现此大小飞碟的情况居多,通常为球型或圆盘型。

在马来西亚也曾发现迷你型UFO载有体型小的外星人的报导,所以也不能断定迷你型UFO为无人探测机。

②小型侦察机:直径在1到5米左右,曾有人目击到此大小的飞碟着陆,并由飞碟中走出外星人,外星人并在降落周围进行各项调查。

③标准型联络船:直径在7到10米以上。以圆盘型较多,是最常见的UFO,可能是与外太空及地面调查的飞碟互相联络用,地球人被绑架到飞碟的事件,也几乎都是此型飞碟的杰作。

④大型母船:直径由几百米到几千米以上大小的飞碟,以圆筒型及圆盘型居多。由几千米到1至2万米高度被看到的情况较多,降落在地面的目击案例则没有。

由于有许多目击者指出,有小型或标准型的UFO飞进或飞出,因此,此大小的飞碟被认为可能是飞碟的大型母船。

若依外型来区分的话,则飞碟至少可分为十种,但为何有这么多形状的原因则尚未明了。代表性的飞碟形状,依目击者的证词指出,UFO的形状虽有各式各样,但没有看到完全相同形状的例子。

除了上述形状的以外,还有类似直升机形的飞碟。最近并有云状UFO或发光体型UFO在世界各地出现,假若UFO是外星人飞行器的话,那么此形状的飞碟应是最适合宇宙飞行的,所以从事研究的人很多。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云状UFO可能是圆筒形或圆盘形UFO等所排放的云状物,而非UFO机体。

偏离轨道的“星星”

在古书中,有很多关于怪星的记录,而其中不少记录根据天文学知识来判断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今天看来,它们其实就是UFO。

古人已知天上有日、月、星三种,并把它们称为“三光”。而星又有最熟悉的五星、流星、客星(超新星)、彗星,等等,其中五星指太白(金星)、荧惑(火星)、岁星(土星)、填星(木星)和辰星(水星),这些星各自都有其运行轨道,是不会乱运行的。然而翻诸史籍,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错行”的星。如:

《资治通鉴》:“汉景帝丙戌年(公元前155年)八月,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庭中。”《资治通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十二月晦,雷,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岁,月贯天庭中。”

在此次事件中,不仅五星逆行,而且“月贯天庭中”(指月球在短时间内横过天空),可见,这应该是一个和月亮差不多大的白色发光体才对。

《汉书·天文志》载:“十五年(公元72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入月中。”

太白金星怎么会脱离自己的轨道跑到月球里呢?

《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丙寅,迁帝于金墉城,号曰太上皇,改金墉为永昌宫。废皇太孙臧为阳王。五星经天,纵横无常。”《资治通鉴》:“西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夏四月,岁星昼见。”

岁星,即木星,白天怎么会看得到呢?

《资治通鉴》:“东晋安帝十一年(公元415年)九月,荧惑出东井(双子座),留守句己,久之乃去。去而复来,乍前乍后,乍左乍右。”

荧惑(火星)有自己固定的轨道,怎么会如此地飞来飞去呢?

《新唐书·天文志》:“唐昭宣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三月乙丑,夜中有大星出中天,如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余丈而止,上有星芒,炎如火,赤而黄,长五丈许而蛇行,小星皆动而东南,其陨如雨,少顷没,后有苍白气如竹丛,上冲天,色懵懵。”

《新唐书·天文志》:“唐宣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十二月昏,东方有星如太白,自地徐上,行极缓,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顷之分为二。”

这颗由下往上飞起来的如太白的“星”,不仅速度很慢,而且还能一分为二,正是典型的UFO。《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民有仰视之者,为逻卒所执,史弘肇腰斩之。”

白天出现金星,有人抬头去看,竟然被抓了起来,而且有人被处以腰斩之刑,这可能吗?

《续通鉴》:“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六月壬寅,有星如瓜出文昌。”

像瓜一样的“星”,是星吗?

《续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轸(乌鸦座)。”

那一天是朔日,而朔日是根本见不到月亮的,可是“日、月、五星”竟然在该日统统会集在乌鸦座,这是天文学上绝不会出现的天象。

《续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七月乙亥,太白昼见,经天,与日争光。”

金星竟然能在白天与太阳争光?

《续通鉴》:“宋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三月丁亥,有二星斗于中天,顷之,一星陨。”

二星相斗,并且其中之一斗败陨落,这和现代因战争导致的飞碟坠毁事件何其相似!

《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廿四年(公元1364年)六月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见南方,光如昼。”同月,又有“癸卯,三星昼见,白气横突其中”的记载。

《明通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戊寅,太白经天,与荧惑同度,又有客星见太微垣。乙酉,太白复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

金星怎么能横过天空,来到火星处?

《明史》卷廿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廿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碗,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这黄色并且还能发出声音的像“盏”和“碗”一样的“星”,究竟是什么呢?

《明通鉴》:“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七月,御史曹上言:‘星陨、地震及金、木二星昼见。’”

《廿四史》:“明世宗嘉靖廿九年(公元1550年)六月戊申,太白昼见,连日阴雨,凡昼见者七日。”

既然是连日阴雨,那么天上一定有厚云,怎么还能见到金星呢?

知识点:

流星

流星也叫流星体,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宇宙尘粒等细小物体块,它们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进入大气层的速度在11千米/秒到72千米/秒之间。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彗星

彗星,我国俗称“扫把星”,是一种星际物质,属于太阳系小天体,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彗星大部分的时间运行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它们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接近太阳时才能见到。当它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大约有40颗彗星公转周期要小于100年,因此它们作为同一颗天体会相继出现。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出现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延伸阅读:UFO的功能

UFO的功能,从大量资料分析,主要有两个:

一是类似人类太空探测及对外星的实验。如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智利的两起飞碟着陆案中,目击者分别发现乘员采集草木和矿石样品。很多的飞碟遭遇者,往往成为人体实验对象。

二是星际移民。乌干达森林中发现的1万年前的飞碟外壳上,绘有一些图画:一队瘦高身材的外星人,像出门旅行一样,整装登上宇宙飞船:一些外星人在有金字塔型房子的村落里移动;一些外星人在游玩。这些图画,有的专家认为,显示了外星人把地球殖民地化的情景。

1978年6月19日,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弗朗西斯和他的兄嫂,被飞碟上的外星人劫持,这些外星人给她看了那个星球的影片。影片中展现了三个星球:萨尼亚、萨顿和詹诺斯。因一个核电站爆炸,引起连锁反应,后两个星球被炸毁。幸存者纷纷爬进了基地飞船,转移到外星空间的宇宙飞船,以求在其他星球能寻找一个新家。外星人告诉她:他们来地球的目的也正是为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