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天气开始转冷而西北风还没有刮起来的时候,农村的傍晚,常会听到远处城镇传来一阵阵隐隐约约的哨杂声,有时还偶然听清楚一两句话的片断。这在其他时刻里,特别是在中午,是不可能有的。这种现象是怎样引起的呢?难道声音也怕热?
(图6-8)倾听声音在传播中的变向
原来,在空气中,空气分子在较高温度下比在较低温度下运动速度要快,所以声音在暖空气中要比在冷空气中传播得快。在空气中,温度每升高1℃,声速每秒钟就会增加0.607米。在0℃时,声音以每小时1193千米的速度传播,温度升高l℃,声速每小时就提高2.2千米。白天,太阳的照射使地面和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高,于是地面附近声音传播快,上层比较慢,这样,声音就发生向上的曲折,地上的人就听不到了。傍晚,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而上层空气仍晒着太阳,就造成了上层空气温度比较高,声音传得快,地面传得慢,于是声音就折向地面,被地上的人听到(图6-8)。
露天演讲,总要选样有利的风向,站在上风。猎人打猎,却要站在下风,从逆风的方向上靠近猎物。逆风说话很吃力,不容易叫人听见;而顺风,老远的人都能听到。这类现象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英国学者雷诺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回答了上面那个问题。雷诺耳把一个小铃放在离开地面30厘米的地方,让它不断地叮叮作声,然后逆着风的方向离它而去。当他走到70米远的地方,突然就听不到铃声了。可是只要站在桌子上,又听到了铃声。下来,又听不见了。再走出去,就是站在桌子上也听不见了,但站在更高的地方,又听见了。回来,走到离铃20米的地方,声音越走近越响,但当他伏在地上的时候,又听不到铃声,而把头抬起来,又听到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声音在风的影响下会发生曲折。地面的风速总要小些,因为地面有房屋、树木等的阻碍,因而在逆风的方向上,声音在地面传播得快,上面慢,所以声音就向上折射。顺风,情况相反,声音在上面传播得快,地面慢,因而声音向下折射。
声音在传播中的变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就是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举个例吧:那是在1815年6月,在有名的滑铁卢战役中。一天,在滑铁卢战役的紧张关头,拿破仑的将军戈洛西赶到了离开战场25千米的地方, 本来他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投入战斗,但当时他和他的军团没有一个人听到开战的炮声,因而没有援助拿破仑。事后,知道离开战场更远的地方,隆隆的炮声却清晰可闻。这种听不到声音地区,叫静寂区。戈洛西等人所以听不到炮声,正是因为他们处在静寂区里的缘故。
科学小链接
大爆炸的静寂区
1921年6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大爆炸,经过调查,发现在半径70千米的范围内,爆炸听得清清楚楚,以后一直到半径为160千米的范围里什么都听不见了,而更远的地方,甚至在800千米远的地方也听到了这个爆炸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