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因重组农作物不得不面对的壁垒

基因重组农作物不得不面对的壁垒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现在的方法,研究人员不单单只破坏了毒素基因,而且还在土豆的基因中融入了TALEN的基因。然而消费者之中却不乏对基因重组食品有抵触心理的人。使用这个方法的话,就无须担心制造TALEN的基因会混入土豆的基因组中,同样也能进行基因组编辑。而村中教授最终的愿望,则是能让基因重组的农作物获得全社会的接纳。

一位研究人员向我们展示了经过基因组编辑的土豆。读者应该可以想见,无毒土豆与有毒的土豆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看上去十分普通。

“其实,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依然应该算是基因重组(转基因)食品。今后如果能找到先去除细胞壁、再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方法,或许会更好。”

按照现在的方法,研究人员不单单只破坏了毒素基因,而且还在土豆的基因中融入了TALEN的基因。如此一来,这种土豆就变成了基因重组食品。

村中教授强调,就算按照现在的方法对土豆进行基因组编辑,也无需担心大肠杆菌以及农杆菌这种土壤细菌会对人体造成感染;即便是融合有TALEN基因的土豆,与普通土豆也并没有任何不同。然而消费者之中却不乏对基因重组食品有抵触心理的人。就基因组编辑技术而言,类似土豆这样的案例,只要引入了别的基因,它就跟基因重组的食品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市场上是否能为消费者所接受,还是未知数。村中教授正是预料到了此种情况,才认为必须另外开发一种不使用基因重组技术而对土豆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韩国已经有人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先去除细胞壁再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难题。使用这个方法的话,就无须担心制造TALEN的基因会混入土豆的基因组中,同样也能进行基因组编辑。另外,还可以通过名为“回交”的方法(参阅第二章)——也就是将其与未经基因重组的个体进行杂交,培育出将制造TALEN的基因排除掉的子代土豆。村中教授表示,他很期待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的道路。

而村中教授最终的愿望,则是能让基因重组的农作物获得全社会的接纳。因为通过融入新基因来进行品种改良这一方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除了抑制SSR 2的功能之外,村中教授还进一步向我们介绍了另一种可以制造出“无毒土豆”的方法:在进行基因组编辑时,将别的基因作为目标,也是可以起到消除毒素的作用的。而且该方法还有一个优点,据说被抑制了该基因功能的土豆,能对阿尔茨海默病起到额外的治疗效果。如果这一优点获得了验证,其结果将会是划时代的。通过给农作物添加新的特性以提高其附加价值,这也是基因组编辑值得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