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猴子作为模型动物

将猴子作为模型动物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疾病模型动物,如今最常用的主要是小鼠。普通狨猴是一种在生理学和解剖学特征上都比小鼠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所以能更准确地体现出药物的效果。这方面的研究是由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和应庆大学的研究组共同完成的。2016年6月,这个合作研究小组使用普通狨,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对灵长类受精卵的基因组编辑,并宣布成功再现了免疫功能失效的状态。

自基因组编辑开始应用于医疗事业,人们期待最高的莫过于新药开发领域。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先在动物身上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才能在人体上实验。这些实验动物被称作“疾病模型动物”。而如今,利用基因组编辑就能以过去无法想象的便捷,制造出模型动物。

说到疾病模型动物,如今最常用的主要是小鼠。把开发出来的药物用在作为实验对象的患病小鼠身上,观察其影响。所谓患病小鼠,其实是人为制造的产物。在第二章中也已有所提及,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曾诞生了患有癌症、糖尿病以及骨骼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小鼠,以帮助人们研究各种疾病。但是,制造这些患病动物的工作难度非常高,而除了小鼠之外,其他模型动物的种类寥寥无几。

而基因组编辑忽然令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甚至与人类近似的动物,也可以陆续制造出模型动物。日本正在尝试将各种疾病重现于一种名为“普通狨”(common marmoset)的小型猴子身上。普通狨猴是一种在生理学和解剖学特征上都比小鼠更接近人类的动物,所以能更准确地体现出药物的效果。这方面的研究是由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和应庆大学的研究组共同完成的。

2016年6月,这个合作研究小组使用普通狨,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对灵长类受精卵的基因组编辑,并宣布成功再现了免疫功能失效的状态。研究人员希望,将来这些经过基因组编辑的模型动物能应用到糖尿病、癌症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药物开发上。

2015年,我们曾前往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进行采访,应用胚胎学的研究主任佐佐木绘里香女士告诉我们,这项研究将使药物开发的效率产生飞跃性的提高,那些长久以来一直期盼着治疗药物诞生的绝症病人,也将看到治愈的希望。它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

“采用以往的方法,有很多疾病都是无法制造出模型动物的。但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可能性顿时拓宽了许多。围绕着新药的开发、绝症的治愈等各方面研究的前景逐渐明朗,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猴子的受精卵可以接受基因组编辑,这是否意味着人类也能够接受基因组编辑?对于这个疑问,佐佐木主任的回答是:“我们并没有对人类进行基因组编辑的计划。”但同时,她也认可基因组编辑确实有可能应用于人类。

看到对新药开发做出了贡献的普通狨,我们再一次敏锐地意识到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进化。它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无限接近必须从伦理角度及安全性方面展开一场全社会大讨论的高度。那么基因组编辑到底将为医疗事业绘制出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一个能够根治所有疾病的社会——人类真的有可能获得如此美好的未来吗?研究者们一点一滴的朴素成果仍在不断积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