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处不在的声音次声波

无处不在的声音次声波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某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由此,加夫雷奥发现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经过反复调查,人们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原来是当时人们不了解的次声波。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某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在茫茫的海面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海豚、水母和鱼类纷纷远离海岸;海鸥突然销声匿迹。这些动物是怎么预料到“暴风雨就要来了”呢?原来它们能灵敏地“听”见风暴的“前奏曲”——次声波。

但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却没有这份“聪明”,感受不到次声波。人耳朵一般能听到的声音,振动频率在20赫~20000赫之间。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声和次声都是一般人耳听不见的。

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破坏。

1932年夏天,一艘名叫“塔依梅尔”号的探险船在北极地区航行。一天,有一位气象学家在进行气象探测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在向辽阔的海洋上放送一个探空气球的时候,无意中把气球贴近自己的脸,突然,耳朵里一阵剧烈的刺痛,使他立刻叫喊了起来。科学家们将发生的现象记在航行的值班日记里,奇怪的是,在当天夜间刮起了强烈的风暴。这一偶然现象,促使人们去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是一种听不见的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使气球发生共振,而共振后的振荡使人耳疼痛。这种声波是由于风暴不断地掀起波涛,海浪冲击海岸而产生的。由于声波的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人们往往是先感觉到声波,其次才是风暴。

目前,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

20世纪50年代末,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接到法国国防部的一道密令:火速研发能打核战争的机器人。

1957年,加夫雷奥在马赛组建“法兰西电子——声学实验室”。天才团队很快就研发出一系列工业和军事用途的机器人。而正当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时,全体研究人员都患上了恶心呕吐的怪病。加夫雷奥对大楼进行了彻底检查,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是一台靠马达驱动的空调在作怪。只要这台空调一关,怪病就会消失。由此,加夫雷奥发现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夫雷奥就陆续发明了多种型号的声波武器,全部列为法国军方的“最高机密”。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还可能导致死亡。

早在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失踪。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一切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已死了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这一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经过反复调查,人们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原来是当时人们不了解的次声波。

学海拾贝

次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赫兹以下,但它的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